部一 你必須打破的十四個框框 17
你相信愛因斯坦的天才表現,是因為他的大腦異於常人嗎?如果你這樣想,那你就掉進一個不怎麼高明的陷阱中。
幾年前,國家地理頻道播出「愛因斯坦的大腦:謎中謎」節目,引起很多人的注目。這其實是個老問題,關於探尋天才奧秘的報導,一直讓人感到興趣。一九五五年四月十八日,愛因斯坦撒手人寰,負責解剖其遺體的哈維醫師證實愛氏死於腹腔大動脈破裂,並在他長子的同意下,取出愛氏的大腦,留給科學界做研究。兩天後,《紐約時報》出現一則新聞,標題是:「在愛氏大腦中尋找關鍵性線索——研究其大腦血管的分佈可能揭開天才的奧秘」。愛氏家人對此極為不悅,愛因斯坦遺產的指定執行人納珊發表聲明說:「准許研究愛因斯坦的大腦組織,但只能在最嚴格的隱密狀態下進行,除非其發現可能對科學界有用,而以正常管道刊載在醫學專門期刊外,不能做任何形式的發表或出版。」
哈維的初步研究顯示,愛因斯坦的腦子重一二三○克,比一般男性腦重的平均值還低,看不出有什麼特別出眾之處。他將愛氏大腦切成二四○塊,並將具代表性的腦塊組織做成切片保存起來。哈維並未做進一步的研究,半個世紀來,從哈維處獲得愛因斯坦的腦組織,並在專業期刊上發表研究報告的專家有四個:
一是耶魯大學醫學院的齊默曼教授,他在一九五五年的報告指出,愛因斯坦的大腦非常正常,要說有什麼特殊之處,就是他的大腦比同年齡的人健康,退化的跡象較少。一是加州大學的戴孟德教授,她在一九八五年的報告指出,愛因斯坦大腦左頂葉的神經膠質細胞比一般人要來得高(神經元執行的功能越複雜,就需要越多神經膠質細胞的支持)。一是阿拉巴馬大學的安德森教授,他在一九九六年的報告指出,愛氏大腦右前額葉神經元的密度較高(可能表示訊息的傳遞速率較佳)。一是加拿大漢米爾頓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維特森博士,她在一九九九年的報告指出,愛氏大腦的頂葉特別發達,型態上也有特異之處,譬如側腦裂並不明顯(因為頂葉下段是視覺、聽覺、觸覺訊息的匯集之處,此部位越發達可能表示整合性認知與判斷的能力越好)。
幾乎每一次專家的論文出現在專業期刊後,大眾媒體即會跟著大肆報導,並強調愛氏大腦的「異於常人」之處。不管是專家的研究或媒體的報導,似乎都是為了滿足人們想「從大腦探尋天才奧秘」的好奇心。整體說來,對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並未解開他的天才之謎;即使說他大腦的某些部位真的比常人發達,這裡面還是有「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譬如對小提琴家和其他弦樂演奏家的研究顯示,他們大腦皮質中負責控制左手手指(按弦的部位)的區位,會比非音樂家來得大、來得發達,而且這種生理結構的不尋常度,和他從幾歲開始學習演奏樂器有正比關係。也就是說,這種生理差異應該是音樂訓練的結果,而非表示先天的「音樂才能」。
還有,對計程車司機的研究也顯示,他們大腦中負責空間記憶的海馬部位要比一般人來得大,灰質的密度也比較高,這應該是長期載客的經驗和記憶需要,才使他們的大腦「異於常人」,而不是因為他們的大腦有「特別的稟賦」,才驅使他們去成為計程車司機的。同理,愛因斯坦很可能是從小就喜歡想像和思考,才使他大腦的某些部位變得特別發達,而不是某些部位生來就特別發達,然後才使他特別喜歡想像和思考的。
也許,這是上蒼希望我們到別處去尋找天才的奧秘;也許,這是上蒼希望我們能看開點,不必因自己頭腦不好、IQ不高而失去鬥智。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