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一 你必須打破的十七個框框 16
有時候,掙脫某些束縛,才能發揮你的創意;但有時候,安於某些束縛反而能釋放你潛在的創造力。
十七世紀英國有名的小說家班揚,早年即對宗教事物頗感興趣,經常思考罪與天國的問題,他因為沒有牧師資格「非法傳教」,而兩次被捕入獄,過了將近十三年的牢獄生活。但在獄中,他也完成兩本書,一本是有自傳性質的《罪人受恩記》,另一本則是相當有名的《天路歷程》。《天路歷程》描寫一個基督徒為求永生而踏上一條荊棘之路,沿途所經歷的各種危險、誘惑、災難與考驗,不僅是讀者僅次於《聖經》的宗教文學經典之作,它在人物刻畫、故事情節安排、象徵手法的運用等方面,都對英國小說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有人認為漫長的牢獄生活使班揚更沈潛、也更專心地思考信仰、罪、恩寵與天國的問題,並將它們寫成不朽的小說。如果不是被關,班揚可能就寫不出《天路歷程》或能寫得那麼好。心靈的束縛也許會阻礙一個人發揮他的創造力,但肉體的束縛——特別是被關在密閉的牢房裡,卻往往能釋放一個人潛在的創造力。也許是在自由的時候,我們有太多寫意的事可做,有太多無謂的事要應付;一旦鋃鐺入獄,失去自由,你忽然變得無事可做,只能自我省思,以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去思考,而且在獄中的思考跟在外面世界的想法會很不一樣,所以難怪有不少人,特別是作家,在入獄期間都成了他們最多產、也最有創意的時期。
但這不是說為了讓自己能心無旁騖地思考或工作,你就必須想辦法入獄。古希臘的哲學家狄莫色尼茲,將頭髮從中間剃掉一半,讓自己「見不得人」;而法國小說家雨果,在寫作時則是先脫下衣服給僕人帶走,交代他必須等到什麼時候才能將衣服還給他;這些舉動顯然也都是在給自己某種束縛,不受外界或其他不相干的誘惑,而專心於目前的工作。
有「廣告世界教皇」之稱的奧格威,每當有一批新員工進入他的奧美廣告公司,在「新生訓練」時,他都會先談些自己的經驗,然後宣讀該公司員工必須遵循的十一條戒律,包括什麼是好廣告、如何寫廣告標題、內文、安排插圖、如何為客戶建立形象品牌、絕不欺騙、言談舉止務必彬彬有禮、不要裝模作樣等等。每一條戒律下都附帶詳細的說明、舉例。如果你想來這家公司任職,你就必須遵守;如果你覺得這是在束縛你,那請你及早離開。
人人皆知廣告需要創意,而要有創意就不能墨守成規,上述的十一條戒律似乎和這個原則相牴觸,但奧格威自有他的一套見解。他特別強調法則在藝術創作領域裡的重要性,譬如莎士比亞是依照僵硬的格律和行數寫十四行詩,而莫札特也是遵循固定的章法去譜寫奏鳴曲的,但他們的詩和音樂會因此而失去創意、枯燥無味嗎?事實上,就是因為有某些限制、某些規範,創造才有可能,也才能創造出精緻的東西。其實,不只藝術領域如此,科學領域遵循的是更嚴格、普遍的律則,但有哪個科學家會抱怨說因為物質必須遵守僵硬的物理和化學定律,而使他無所創新、提不出新見解呢?
不過在其他場合裡,奧格威又說:「最高領導人最主要的職責是創造一種氛圍——讓那些有創造才華的人能一展所長」,那是什麼呢?就是要營造一個「充滿振奮、創新和自由的工作環境」。而他也經常提醒公司主管「我們是一群無拘無束的企業家」,要隨時準備冒險,「不要讓員工墨守成規地做事」。這似乎和前面的十一條戒律互相矛盾,但它們其實代表了創造活動兩個不同的面向:一方面要跳脫、超越某些成規來思考,但另一方面卻又要依循某些規範來從事創造。
框框,有些是你必須打破的;但有些,則是你必須遵守的。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