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0813 錯失良機:你像莫札特?還是像香奈兒?

瀏覽次數: 5

部一  你必須打破的十七個框框 13

  人生無常,命運無常,創造亦無常。如果你認為你已錯失了培養創造力的大好時機,那只表示你真的是沒什麼創意。

  眾所周知,莫札特的父親利奧波德很早就看出兒子的天賦,認為好好栽培他是「神所託付的使命」,而在莫札特三歲時就教他彈鋼琴,五歲時教他作曲,六歲時就帶他去巡迴演出,很多人都說,如果沒有父親費心、賣力、有計畫的教導和安排,可能就沒有日後寫出《魔笛》、《費加洛婚禮》等歌劇和名曲的莫札特。

  而《大白鯊》、《第三類接觸》、《ET》、《侏儸紀公園》、《辛德勒名單》等賣座或叫好電影的導演史匹柏,則是在八歲時靠父親送他的一部八厘米攝影機起家的,為了滿足這位「小導演」的少年夢幻,他爸爸、媽媽和三個妹妹都成了隨喚隨到的忠實演員。有一次,他母親還用壓力鍋悶煮三十罐櫻桃,讓它爆開來,將廚房噴得「血淋淋」,好讓小史匹柏拍些「非常恐怖」的鏡頭。史匹柏成名後,很感念父母提供機會讓他有「完全的自由來表達自己」。

  也許這是我們最常聽到的兒童創意或潛能開發故事。但如果你只聽一種故事,那你就掉進了一個窠臼。香奈兒早年的生活相當悲慘,她是個私生女,母親早逝,父親音訊全無,她的少女時代是在修道院附設的孤兒院裡度過的,嚴苛、單調、沈悶的生活形同坐監。在後來的回憶錄裡,香奈兒對那個地方和那段時光談得很少,她說:「別問我我的感受如何;你曉得,人一生可能不只死一次……」她認為那些經驗不堪回首,寧願埋葬它。但一些評論家卻認為,香奈兒所設計的服裝,早期的款式簡單樸素、對稱完美,而且很喜歡用黑、白、灰的顏色,這使她異軍突起,讓人刮目相看。但此一特殊的風格讓人想起的正是修道院的氣氛。她雖然刻意要遺忘,但過去那「根本沒學到什麼」的痛苦經驗,竟然造就了她日後獨特的風格。

  詩人里爾克生性敏感、害羞、浪漫而又感傷,但身為職業軍人的父親根本不管兒子有什麼氣質,他希望兒子克紹箕裘做個威武的軍人,而安排他去讀軍校,在過了四年強調紀律、敵視個性的住校生活後,里爾克痛苦萬分,但他父親卻又將他轉學到另一所軍校,又讀了一年,里爾克的身心瀕臨崩潰,他父親才勉強讓他退學。後來在成為享譽國際的詩人後,里爾克對那段軍校生活充滿了痛恨,說不僅白白浪費了他的時間和精力,而且為他日後精神方面的困擾埋下禍根。但一些文藝評論家卻認為,里爾克那原創性的詩風,正是來自他特別的軍校生活經驗。里爾克的詩不同於流俗,雖然也是感性的,但卻是一種精確、簡潔而內斂的感性,也就是「受過軍事訓練洗禮」的感性。如果他當初去讀藝術學院,那寫出來的詩可能就會太濫情、感傷;違反其志趣的軍校生活反而「平衡其極端的感性,讓他的思想更加精深,而開啟了他對人類困苦的特別瞭解。」

  從小就提供各種開發潛能的機會,固然可以激發日後的創意;但不提供機會、甚至挫折它,日後還是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表現創意。命運無常,創意亦無常,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也沒有什麼必然的軌跡,這才是創造的真諦。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