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一 你必須打破的十七個框框 6
真正阻礙我們創新的,不是缺乏知識,而是太多知識。每一種知識都提供我們一種見解,但也塞給我們一個框框。
全世界第一部戶外電梯,於一九五六年出現在加州聖地牙哥的科特大飯店,這是一種創新,因為以前的電梯都是裝在室內的,但提出這個新點子的人卻讓人感到有點意外。原來科特飯店在那段時間生意日漸興隆,狹小老舊的室內電梯已無法應付越來越多顧客的需求,飯店老闆於是找來一流的建築師和工程師,討論如何擴建新式電梯。建築師和工程師討論了一個下午,提出建議:為了安裝更多室內電梯,飯店必須歇業半年,以便在每個樓層打洞,並在地下室安裝新馬達。這樣的建議當然令飯店老闆大感為難,當雙方在飯店大廳議論紛紛時,一個在旁邊拖地板的服務生忍不住插嘴說:「可不可以將電梯建在戶外呢?」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在戶外新增電梯,不僅施工較容易、花費較少,而且飯店還可以繼續營業。
全世界第一部戶外電梯的點子就是這樣來的。為什麼那群工程師、建築師反而沒想到這個點子呢?因為他們的腦中裝滿了如何建造戶內電梯的繁瑣知識,他們一頭栽進去就出不來,而「沒有知識」的拖地板服務生「沒有框框」,無遮無礙,反而看出了更基本的問題。
一九九八年四月,全球知名的專業雜誌《美國醫學會期刊》刊登了一篇「細觀觸摸療法」的論文,對近年來逐漸流行、也被某些醫院、醫護人員採用的觸摸療法給予當頭棒喝。作者為艾密麗.羅莎,令人跌破眼鏡的是,她並非什麼知名醫學院的大牌教授,而是美國一名國小四年級的學生。
觸摸療法的理論基礎是認為人體是個能量場,病痛會使該部位的能量場發生變化,治療師是對能量場有感應的人,他們將手掌靠近(不直接接觸)病人生病的部位「運功」,調解病人的能量場,即可達到治病的效果。因為不少病人在嘗試後,覺得效果不錯,有些醫院遂引進作為輔助療法,一些醫師也開始研究它如何干擾人體能量場、如何發揮療效等。但羅莎只是國小四年級的學生,沒有專業的醫學知識、對能量的判讀與測量一竅不通、不會操作精密的科學儀器、又不會診療病人評估病情,她要如何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呢?她用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她找來二十一位聲稱能感應人體能量的觸摸治療師,請他們將雙手伸到一個布幕後,手掌朝上。在布幕後的羅莎則以丟銅板的方式,決定將她的一個手掌放在離觸摸治療師左手掌或右手掌一吋的上方。然後,再請這些看不到的觸摸治療師,根據他們所感應到的能量,指出羅莎的手掌是在他們的左手掌上或右手掌上。
結果,這些觸摸治療師答對的比例是四四%,一般人盲目瞎猜,答對的機會可能都比他們來得高。羅莎的實驗清楚顯示,讓不少醫護人員迷惑甚至著迷的觸摸療法,根本是個騙局。也許它有心理方面的療效,但所謂能感應身體能量的說法根本就站不住腳。
羅莎可能是《美國醫學會期刊》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作者,所用的實驗方法恐怕也是最簡單的,但卻很有創意。多數「學養宏富」的醫師在想探討這個題目時,想的都是要如何測量身體能量、追蹤病人能量變化及病情變化指標等問題,但這個「沒有知識」、「缺乏經驗」的小學生卻給這些醫學專家上了一課:你們「豐富的知識」和「老到的經驗」,蒙蔽了你們的思考,也讓你們迷失了方向,看不到最基本的問題,找不到最簡單的方法。
創新,雖然需以知識為基礎、做後盾,但就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太多知識也可能成為阻礙你發揮創意的牢籠。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