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夢裡,她聽到黑暗中傳來奇怪的聲音。附近的動物園管理員對她說:「那是動物交配的聲音。」然後,她看到……。
二三歲的R小姐,八個月來,經常出現心跳加快、呼吸窘迫、手心冒汗、失眠等焦慮症狀,因而到精神科求診。
她說她從日常生活裡找不到有什麼讓她焦慮的原因,只是有一點特別奇怪:每當要發作時,她腦中就會不意浮現自己與父親裸體相擁的影像,結果就產生上述的症狀。她拼命想抹去那個影像,但它總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自動浮現。
在追述自己的過去時,R小姐說她小時候很喜歡父親,和父親很親密;但長大後卻變得討厭父親,並盡量避免跟他在一起。大約就在八個多月前,父親對她特別好,而且在她需要金錢時,適時地給她經濟幫助。但就在這段時間後,她就突然出現了上述症狀。
在數次心理面談後,R小姐說她現在才想起來,第一次的焦慮發作是在做了一個惡夢醒來之後出現的,那個夢魘剛好發生在與父親過從較密的那幾天。
她夢見自己深夜置身於動物園中,聽到黑暗中傳來奇怪的聲音。附近的動物園管理員對她說:「那是動物交配的聲音。」然後,她看到一頭灰色的大象躺在地上,當她更仔細看時,那頭大象將牠的左後腿抬起又放下,似乎想站起來。
她在極度恐慌中從夢中驚醒過來,全身冒冷汗。從那一天起,即有日增的焦慮感。
醫師覺得她這個夢可能含有特殊的象徵意義,便鼓勵她對夢境做自由聯想。就在自由聯想中,她第一次回憶起下面這段已經忘懷的童年經驗:
她說她直到五歲大時,都睡在父母臥室裡的一張小床上。有一晚她醒來,看到父母正性交,當父母發現女兒醒來後,很快就分開了。但她仍記得自己當時看到了父親勃起的陽具,父親像夢中的大象般舉起左腿,想坐起來用被單遮住身體。
這些回憶並不是一股腦兒地呈現,而是從R小姐在多次自由聯想時的點滴片段拼湊起來的。因為她在聯想時,心神極度不寧,常需休息片刻以克服她的焦慮。
但在說完這個故事後,她的焦慮及不時浮現的與父親裸體相擁的影像就消失了。幾天後,前述心跳加快、呼吸窘迫的症狀也消失了。
解析:
這是一個焦慮性精神官能症(anxiety neurosis)的病例。
所謂焦慮,幾乎是每個人都有過的體驗。在主觀的心理感受上,它讓人自覺甚為痛苦,但又無法精確描述其感覺,坐立不安是最常被提到的形容詞。在客觀的生理變化上,則有心跳加快、呼吸窘迫、頭重腳輕、眩暈、胃痛、頻尿、臉紅、顫抖、手心冒汗、失眠、易倦等因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而出現的症狀。
適度的焦慮,是為了提供更多的能量,以應付生活考驗的身心動員,譬如在大學考試的前幾天,很多考生都會有輕微的焦慮現象,這屬正常現象。但如果很小的問題也產生很大的焦慮,或外在威脅已消失,但焦慮的程度並未減輕,乃至於不知道為什麼而出現所謂無名的焦慮或飄忽的焦慮,這就屬於病態的範圍。
焦慮性精神官能症指的主要就是病態的焦慮。病態焦慮的無名反應或過度反應,若仔細分析,通常可以發現它其實都涉及當事者過去的心理衝突。
佛洛伊德可能是第一個注意到它的心理因素的醫師,焦慮性精神官能症也是他首先使用的病名。為什麼會產生焦慮呢?佛洛伊德及其後的精神分析學家認為,每個人都有原欲(libido),這些原欲像火球一樣是一種神經能量,它包括性、攻擊等本能的衝動,但在個人成長過程中,自我會將不被允許的本能衝動潛抑到潛意識中,若被禁止的本能衝動又被某種因素所喚起,就會造成內在威脅,此時自我即會運用各種防衛機制來圍堵它、壓制它,但壓制通常只獲得部分的成功,這種努力在意識層面即被當事者經驗為精神的痛苦,同時造成自律神經系統的失調,而在生理上呈現心跳加快、呼吸窘迫、手心冒汗等神經生理反應。
本個案中的R小姐,她的焦慮症狀是在與父親過從較密後才發作的,從精神分析的觀點來看,此一經驗喚起了她潛意識中的伊底帕斯情結(Oedipals complex,在男性為戀母情結,在女性則為戀父情結)。這個翻騰而出,卻被禁止的本能衝動對她造成內在威脅,遂爆發為焦慮性精神官能症。
令患者感到恐慌的那個惡夢,可以說是原景經驗(primal scene,意指幼童目睹父母性交所產生的心理衝擊)的象徵性重現。R小姐小時候和父親很親密,但長大後卻討厭父親,這種討厭可以說是壓制、防堵其戀父情結的一種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但當父親再度對她很好時,她心中所浮現的與父親裸體相擁的影像卻泄露了她潛意識裡的秘密。這個影像跟夢中的影像相互呼應,都在暗示她與父親的關係是她心中未解決的一個疙瘩。
對於這些塵封已久,已成昨日黃花,但卻是今日症狀之來源的欲望與恐懼,醫師鼓勵她用業已成熟的理智去燭照它,終於為她帶來了解脫。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