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0404 剖析夢的荒謬文法

瀏覽次數: 6

從佛洛伊德的一個荒謬夢談起

  如果說夢的語言是一種「象徵語言」,那麼它的文法簡直就是「荒謬文法」。對夢的荒謬性,相信每個人都知之甚稔,下面我們就先以佛洛伊德所作的一個夢為引例:

  「老布魯格叫我做一些事;非常奇怪的。這和解剖我自己身體的下部(骨盆部和腳)有關。我以前好像在解剖室見過它們,不過卻沒有注意到我的身體缺少這些部份,並且絲毫沒有可怕的感覺。N小姐站在旁邊幫我做。骨盆內的內臟器官已經取出,我們能夠看到它的上部,現在又看到下部,二者是合起來的,還能看到一些肥厚肉色的突起(在夢裡面,使我想起痔瘡)。一些蓋在上面像是捏皺了的銀紙,我亦小心的鉤出來,然後我又再度擁有一雙腳,在市鎮裡走動。後來(因為疲倦的緣故),我坐上計程車,但使我驚奇的是,這車駛入一間屋子的門內,裡面有一條通道,然後在快到盡頭的時候轉一個彎,終於又回到屋外來了。最後,我和一位拿著我行李的高山嚮導走過變化無窮的風景。在路途中,他也曾揹過我,因為顧慮到我疲倦雙腳的緣故。地上泥濘,所以我們沿著邊緣走;人們像印第安人或吉普賽人般坐在地上──其中有位女孩。在這以前,由滑溜溜的地上一步步前進的時候,我一直有這種驚奇的感覺,即經過解剖之後我怎麼會走的這麼好呢?終於,我們到達一間小木屋,末端開了一個窗。嚮導於是把我放下來,同時拿起兩塊預備好的寬木板架在窗台上,這樣子就可以跨越必須由窗子渡過的陷坑。這時,我真為我的腳擔心。但是我們並沒有像預料中那樣渡過去,反而看到兩位成人躺在沿著木屋牆壁而架的板凳上,好像有兩個小孩睡在他們旁邊。似乎小孩將使這渡越成為可能(而不是木板)。我起來的時候,感到非常可怕。」

  這個夢真的是「荒謬無比」,如果它落到「幻覺派」或「清掃派」的手中,將可得到如下的解釋:因為做為「夢發動器」的腦幹,它所發出的神經衝動多少是盲目的,打到上層的什麼神經細胞,什麼細胞就放電,而在我們的腦海裡浮現該細胞貯存的訊息影像,南奔北走、東碰西撞的結果,「內臟器官」、「肉色突起」、「計程車」、「屋子」等神經塵埃在神經通道上亂舞,習於理性思維的前腦被迫將它們串成「像一回事」的故事,結果就出現了「看到內臟器官已經取出,下面有一些肥厚肉色突起」、「計程車駛入一間屋子的門內」等等荒謬的情節。

潛意識的「原本思考法則」

  但佛洛伊德卻不這麼認為。他覺得這個夢所以荒謬,夢中情節的演變完全不符合我們意識生活中的邏輯法則與因果關係,主要是因為我們在夢中展現了另一種思考方式的關係。佛洛伊德將夢中的這種思考方式稱為「原本思考法則」(primary thinking process),而將我們清醒、理智時符合邏輯法則與因果關係的思考方式稱為「續發思考法則」(secondary thinking process)。

  從整個人類或個人的成長來看,「原本思考法則」是最初的思考方式,在現存的原始民族或文明社會裡的兒童身上,我們都可以看到這種思考方式的痕跡。「原本思考法則」有下列兩個特點:

  1.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任何事情都可以跨越時空的藩籬而發生關係。

  2.思考的方式依情感和慾望的支配而進行,不依邏輯之前因後果來推論。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他會逐漸發展出符合邏輯的「續發思考法則」,以應付現實世界的生活。但在夜夢中,主司推理、判斷等高層思考活動的大腦皮質處於休息的狀態,而較原始的腦機能卻仍在繼續活動,這些以較原始的「原本思考法則」為主導所呈現的夢境,和正常人的白日夢、精神病人的症狀、神話故事等,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它們都屬於佛洛伊德所說的「潛意識」領域。

  潛意識所以會運用「原本思考法則」編出荒謬的夢境,主要是受到某種「思想」的誘發,佛洛伊德將此稱為「夢思」(dream thought),或夢的「隱意」;而夢的表面內容則是夢的「顯意」。夢的「顯意」有如象形文字,但只要我們能掌握這種文字的「語言特色」(象徵語言)及「文法規則」(原本思考法則),就能瞭解真正的「夢思」,而它一點也不荒謬。這與傳統認為夢「另有含意」在基本上並無太大的不同之處,佛洛伊德凌駕前人的地方是在夢的顯意與隱意間建立起有跡可尋的關係。

  這個觀點與「幻覺派」或「清掃派」剛好是背道而馳。「幻覺派」與「清掃派」認為我們多少是「被動」的,只能身不由己地依照神經細胞的盲目放電去織夢。而佛洛伊德則化被動為「主動」,他指出「夢思」才是夢的「發動器」。

從荒謬中尋找合理的夢思

  我們要如何從荒謬的夢境中,尋找合理的「夢思」呢?佛洛伊德的現身說法,為我們提供了不少訣竅:

  「夢思」通常是最近的一些生活經驗(特別是作夢前一天)所勾起的。夢中幫佛洛伊德做解剖工作的N小姐,在白天曾來找他借書,佛氏借她一本哈蓋特所著的《她》,並向她說:「這是本奇怪的書,但是含意深遠。」N小姐問他:「沒有你自己的著作嗎?」佛氏說:「我的傳世之作尚未完成。」(當時佛洛伊德正在撰寫《夢的解析》)N小姐又問:「那你何時出版?我們看得懂嗎?」佛洛伊德覺得她語含諷刺,似乎是在替某人傳話。當時佛洛伊德不再搭腔,但N小姐的一番話卻觸動了他的心事:他深信在進行中的《夢的解析》將是一本傳世的不朽鉅著,不過發表它也必須付出代價,因為他分析了很多自己的夢,而不得不將自己的性格及某些隱私公諸於世。

  在這個「夢思」的誘發下,他作了上述那個荒謬的夢。在夢中,他又回到求學時代追隨布魯格教授從事解剖及生理研究的場景中,但這次不是解剖動物,而是解剖「自己」。他將自己割得體無完膚(連內臟都掏出來),卻「沒有可怕的感覺」,這種「情感反應」與夢中影像的不符,證明了此一慘不忍睹的場景乃是一種「象徵」,它不是在做真正的身體解剖,而是在做「心靈解剖」,而這正是《夢的解析》一書的重點。

  此時,肉體的刺激「插播」進來,因為當天佛氏站太久,有著雙腿勞累的感覺,這使他在夢中注意到自己身體的下部(骨盆區,但骨盆區的出現也有可能是「雙腿勞累」與他在《夢的解析》裡所欲揭露的「性問題」二者的濃縮),事後他「再度擁有一雙腿」,不過還是覺得疲倦,而需「坐計程車」或由響導「揹他」。

  但原來的「夢思」仍繼續進行,夢中出現了幾個跟「著作」有關的場景:在骨盆腔內有一些捏皺了銀紙(stanniol,錫箔),佛洛伊德認為這是史坦尼斯(Stannius)這個字的變形,而史坦尼斯曾出版一本有關魚類神經解剖的著作,佛氏從小就很欽佩他(佛洛伊德在布魯格研究室所做的第一項研究就是某種魚類神經系統的解剖)。

  夢中「被揹過泥濘的地帶」以及「用寬木板渡過陷坑」的兩個場景,是來自他借給N小姐那本《她》中的情節,而「印第安人」和「木屋中的女孩」則來自該作者另一本著作《世界的心》。

  「著作、著作,寫出不朽的著作」,佛洛伊德的內心似乎在這樣吶喊,但在成為「不朽」前,「死亡」的陰影卻又浮上心頭(也許亦因為腿酸、走不動了),山裡的那間「小木屋」,是「棺材」的象徵,因為很像他在義大利旅遊時看過的埃斯楚坎人的墳墓內部。他置身在死亡的氛圍中,想「穿越」出去,而這似乎有賴自己寫出「傳世」之作了──「小孩將使這渡越成為可能」(如果寫不出來,那只好靠「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來達到不朽,或靠孩子去完成未竟之志了)。

夢材料的鉤沉與編織

  從以上的解說可知,主導整個夢的似乎是如下的「夢思」:「我要不辭辛勞,寫出一本剖析自我的不朽著作」(註:佛洛伊德對他這個夢並未做詳盡的分析,為了便於說明,我「越俎代庖」了一部分)。此一思維穿越腦海,鉤出與它相關的訊息(影像及影像化的概念),在腦海中載浮載沉,閃閃爍爍。

  根據心理學對記憶的觀察,我們的長期記憶資料主要以「含義」來分類貯存,每一項資料都有多種「含義」,譬如「龜兔賽跑」這份資料,同時含有「寓言」、「動物」、「賽跑」、「毅力」等含義,只要我們想到其中一項,都可能想起「龜兔賽跑」。另外,每一份資料又和其他許多相關的資料像漁網般互相連繫,只要拉起漁網中的某個網點,周圍其他相關的網點也都被牽動或者拉起(就如明朝唐順之所說「因羊而念馬,因馬而念車,因車而念蓋)。從記憶的這些特性可知,一個單純的「夢思」會「鉤」出那麼多或遠或近的資料,是不足為奇的。

  這些超越時空,在腦海裡載浮載沉的資料如何被串連成夢境?佛洛伊德提出「再度校正」(secondary revision)的說法。所謂「再度校正」是指將片段的視覺資料銜接起來的工作,它好似「以碎布縫補著夢架構的間隙」。艾里斯對此有過如下生動的比喻:「我們可以想像睡眠中的意識如此對自己說:『我們的主人(清醒時刻的意識)來了,它是具有強而有力的理智和邏輯能力。趕快!把材料收集好,將它們排好──任何秩序都可以──在它又再掌握實權之前。」它有點像拼圖遊戲,在急忙之間前後秩序亂了,一塊與一塊間出現空隙,臨時用一些「碎紙片」把它們彌補起來,使它們大體上看來仍像一個整體──一個有某種一致性的故事形式。

  在這麼做的時候,夢往往會借用白天現成的幻想(白日夢)架構,因此有些夢只是在重覆著白天的幻想,夢中的情節看起來合情合理;但現成的幻想架構往往無法容納所有的夢思,所以夢的一部分似乎很合理,但接著就變為荒誕不經,等一下又變為合情合理,這表示再度校正只有部分的成功。如果整個夢境看起來只是一堆無意義碎片的組合,那表示再度校正已完全失敗了。

  佛洛伊德認為,夢在做「再度校正」工作時,常借用白日夢(幻想)的架構,但它也可能借用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也就是榮格所說的「原型結構」,譬如前一章所舉的「英雄屠龍結構」。如果能做這種擴充,則將更具有包容性。

夜夢與白日夢的不同編織法

  但夢還是不同於白日夢。如果將主導白日夢(幻想)的思維稱為「幻思」,則「幻思」對相關資料顯然比「夢思」更具有「操控」能力,它老早就將「不甚相干」的資料排除在外,而「夢思」對資料的鉤沉似乎有點身不由己,但與其說是「被動」,不如說是「應付不了」。對此我倒有個比喻,當「夢思」悄悄打開潛意識的某個門戶時,則所有相關的資料就像死而復活的精靈,一齊衝向那打開的門戶,它們多如過江之鯽,在「亂軍」之中,充當「夢導演」的另一個我(指意識,它一直睜一眼閉一眼)只能胡亂抓幾個「比較中意」的,然後安排它們演出。這與原先的「夢思」已經有很大差距了。

  在第一章,我們曾提到「刺激派」的一個實驗,將蠟燭放入某人(入睡時)的手中,他第一次夢見自己「在打高爾夫球」,第二次則夢見自己「在健身房中舉起一根鐵棒」。事實上,蠟燭這個刺激能誘發的夢中影像絕不只這些,它們經常是成串的,而夢者只是一次「抓」一個來「拼」入夢中而已。

  史脫瓦(J.Stoyva)曾做了一項催眠實驗,在受測者要入睡前,將他催眠,給予如下的催眠後暗示(posthypnotic suggestion):「你在今晚的每一個夢裡將夢見在爬樹。」然後解除催眠,讓他睡覺(以腦波儀監測睡眠情形)。一般公認,「催眠後暗示」是直接訴諸於當事者的潛意識的(因為他在意識層面無法察覺到此暗示),因此,「爬樹」可以說是一個預設而又可觀察的「潛意識裡的夢思」。

  某個受測者在第二次R E M睡眠期出現後十六分鐘被叫醒,他報告了如下的夢境:

  「我們在費城的老家屋前有一棵老楓樹,它的枝葉常刮到窗口,有時候我們必須去修剪它的枝葉。通常我們只是爬到屋頂上去修剪,但這次不知為什麼,我們全家人都爬上樹去修剪。全家人,我的祖母也在內──她已經死了五年了。但我們無法爬得太高,楓樹的枝葉刮到窗戶上,發出沙沙的聲音。」

  在一組七個人的實驗裡,發現他們在一個晚上的幾個夢中,其內涵與「催眠後暗示」(爬樹的夢思)有關者,高達七一到一○○%。雖然是同樣的「夢思」,但在同一個晚上卻可以編導出「題旨」相同而「內容」完全不同的夢來。我們不得不佩服我們「另一個我」的編導能力,但「他」可能謙虛地說:「不是我能力好,而是素材太豐富了,隨便抓都抓不完!」

開啟大腦軟體世界的「關鍵字」

  從「程式派」的觀點來看,「夢思」就好像開啟大腦軟體世界的「關鍵字」(key words)或「操作字」(operative words)。「程式派」的健將之一伊凡斯曾提到他自己所作的一個夢:

  「我夢見自己正和一些同事在國立物理研究所(伊凡斯服務的單位)的餐廳進行一項奇妙的實驗。餐廳從地板到天花板都裝滿了水,有各種形狀及大小的魚在裡面游泳。我們利用某種能讓水快速冷凍的儀器,將魚卡在一個巨大的冰塊中,目的是想研究在不同的水位有什 樣的魚在游,於是我們開始在巨大的冰牆上標示水位。」

  這個夢相當怪異,但在伊凡斯的仔細推敲下,卻發現它們是作夢前一天某些經驗及想法的綜合:第一,前一天中午,他在研究所的餐廳點了一客魚餐,這是很稀罕的事,因為他平常很少吃魚。第二,當天稍後,他清除自己的一個金魚缸,用一條管子來排水,魚缸裡的水位一直在搖幌降低,他看缸裡的金魚在逐漸縮小的世界裡不安地游動,心想牠們在不同的水位中生存的情況。第三,當天晚上他很難得的看電視,在極為沉悶的劇情中,有一個廣告片的鏡頭吸引了他的注意,一群被拖撈船撈上來的魚在網中掙扎,然後是一個靜止畫面,以冰塊冷凍的魚被放到煎盤上。

  為什麼這些不同的經驗會被編入同一個夢中?答案顯然是它們都與「魚」有關。伊凡斯說,在這個夢中,他開敔的是腦中的「魚程式」(fish program),並以「分類記憶」的方式,將這些跟「魚」有關的經驗重組,嵌入原有的心靈程式的欄目內。至於這個夢的「意義」,伊凡斯認為它以「存檔」的成份居多,我們叫出一個程式,並不一定就是要「修改」它,經常只是存進一些將來可能有用的資料而已。而且,這個「魚程式」可能是一個更大程式的次程式(subprogram),在開啟的大腦軟體世界中,必然有很多不同層次、不同網絡的資訊交換,但在這一個R E M睡眠中,伊凡斯的意識所能捕捉到的就是上述那些影像。

  但不管他的意識做了何種程度的捕捉,「心靈程式」和「關鍵字」是不會自動浮現的,所謂的「魚程式」是來自伊凡斯事後的回想和推敲。

  繞了一大圈,我們終於來到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要了解夢這封「心信」的含意,有賴夢者就其中難解的「字句」從事回想與聯想。

靠「自由聯想」穿針引線補夢網

  佛洛伊德曾指出,在夢的解析過程中,有一個相當重要的步驟,即當事者對夢境的「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所謂「自由聯想」是指當事者在放鬆心情,毫無拘束的情況下,就夢境中的某一影像──譬如「小木屋」從事聯想,心裡浮現什麼(直覺)就說什麼,

譬如想到「棺材」就說「棺材」,而不必去考慮「小木屋」與「棺材」間的邏輯因果關係;然後,「棺材」這個字眼又讓你想起以前到義大利旅行時,看過的「石屋棺」……。

  「自由聯想」這種思考方式,很像前面所說的「原本思考法則」──打破慣有的時空藩籬和邏輯因果關係,佛洛伊德利用它來尋找當事者潛意識中的願望或情結,但我覺得它更像是在補「夢的破網」。因為夢境只是我們對當時腦中活動的片段捕捉,浮現在意識層面的事實上只是一些網點,「自由聯想」從這些網點出發,穿針引線,將這些「點」延展成「線」,再拉伸出「面」來,好像做一種修補復原的工作,這樣我們才較能看出隱藏於其中的「夢思」及「情結」,或者說「關鍵字」及「心靈程式」。

  下面我們就再以某位男士的夢來做說明:

  「我看見兩個男孩子扭打在一起,由周圍所散放的工具看來,他們大概是箍桶匠的兒子。一個孩子終於被摔倒了,較弱的這個傢伙戴著藍石子作的耳環,他抓住一根竿子,爬起來就想追上去打那對手。但對手拔腿就跑,躲在那站在籬笆旁邊看來像是他母親的女人背後,那女人其實是一位散工的太太,最初她背向著我,後來她轉過頭來,用一種可怕的表情瞪著我,我嚇得趕快跑開,但還記得那女人的下眼皮像赤紅色的肉由兩眼突出來。」

  要解讀這個夢,我們最好是先將夢中的景像拆解開來,將它們視為一個個獨立的「網點」,然後請夢者自行「補網」──也就是「自由聯想」。夢者(他是佛洛伊德的一個病人)對各個「網點」做了如下的「自由聯想」:

  1.「兩個男孩子扭打在一起」──這是白天經驗的殘存,當天他確曾看見兩個小孩在街上打架,有一個被摔倒,當他想上前勸架時,兩個小孩都跑了。

  2.「大概是箍桶匠的兒子」──夢者後來想起,它與「打破桶底問到底」這句諺語有關。

  3.較弱的傢伙「戴著藍石子作的耳環」──夢者想起這通常是娼妓的打扮。

  4.「站在籬笆邊的女人」──夢者想起當天他到多瑙河散步時,曾在籬笆邊小便,但剛解完不久,迎面就碰到一個雍容華貴的女人,愉快地向他打招呼。

  5.女人的「下眼皮像赤紅色的肉突出來」──夢者想起這像女人蹲著小便時,性器官露出來的模樣。這個想法又使他想起自己小時候偷窺到女孩子性器的兩次經驗:一次是將一個

女孩子摔倒,一次是看女孩子蹲著小便。而這兩次經驗──摔倒與小便,又與他作夢前一天的經驗相關。

  在夢者做了這些「自由聯想」後,我們總算看到一張比較像樣的「夢網」,只要將「戴著藍石子耳環」較弱的男孩轉換成「像娼妓一樣的女人」,將「自己站在籬笆邊小便」轉換成「女人站在籬笆邊小便」,就能對夢做如下的解讀:「性好奇」是這個夢的「夢思」或開啟大腦軟體世界的「關鍵字」,在暗示將女孩子摔倒或女人小便的場景中,他看到了「赤紅色的肉突出來」,但在驚鴻一瞥中,他卻「嚇得趕快跑開」,因為在現實生活裡,他曾因在這方面太過好奇而遭受父親的嚴責。這是他心中的一個「結」,或者說「性程式」中的一條「紋路」。

建構夢的兩大藝匠──濃縮與轉移

  「原本思考法則」是夢的基本文法,而「自由聯想」則是解讀它的工具。在夢的基本文法中,還有兩個慣用的「片語」必須在此一提,它們就是佛洛伊德所說的「凝縮作用」(condensation)和「轉移作用」(displacement)。

  所謂「凝縮作用」是指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觀念融合,而以一個影像來代表多種成份。在夢中最容易出現的凝縮作用產物是「集錦人物」或「集錦舞台」,譬如某個人夢見自己站在一間屋子的客廳裡,而沙發上則坐著一個道貌岸然的老人。這個老人的臉孔是他父親的臉,但卻留著夢者小學老師的鬍子(事實上,夢者的父親是無鬚的),而且穿著軍服(夢者的父親是個商人)。夢中的客廳在格局上是夢者家中的客廳沒錯,但卻有兩扇西班牙式的窗子,而老人所坐的沙發則是夢者女朋友家中的沙發。

   將幾個不同原素「凝縮」成一個新內容,這個「集錦內容」可能就是上述諸原素的「共同代號」,譬如夢中的老人由夢者的父親、小學老師、軍人三個人物凝縮而成,他們均是夢者在現實生活中的「權威」,因此,夢中的老人可能就是「權威」的代號。而夢中的客廳也是由三個地方拼湊起來的,夢者在這三個地方若分別有過某種共同的情感經驗──譬如說傷心,那麼夢中的客廳就成了「傷心地」的代號。

  所謂「轉移作用」是指把某種情緒由原來的對象轉移或讓渡到另一個較可被接受的代替物上。在夢中,原來帶有強烈興趣或情感色彩的部分往往被取代,而由次要的部分「反客為主」。譬如某位醫科學生的夢:

  「我夢見自己正騎著腳踏車在杜平根的街上,忽然間有一條狗隨後追來,咬住我的鞋跟不放。我又往前騎了幾步路後就下車,坐在石階上。因為狗還緊緊咬住我的鞋跟,所以我就出拳打狗,好讓牠鬆口(狗咬我及整個經過使我感到某種快感)。這時有兩位老太太坐在我對面,正對著我獰視,然後,我就慢慢清醒過來了。」

  表面看來,夢內容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狗咬住他的鞋跟不放」,但這往往是夢思中較不重要的部分。夢者在自由聯想時想到他最近在街上常遇見一位使他非常愛慕的女子,但卻苦於不知如何向她自我介紹。這位女子每次都牽著一條狗,而夢者也很喜歡狗,他曾幾次見狗互鬥,出面調解,而博得旁觀者的讚許。從這個聯想我們可以知道,夢的隱意(夢思)是夢者想一親那女子的芳澤,但這個夢思可能無法通過意識的檢查,於是「愛屋及烏」,在夢中轉變成那女子牽的狗跑來「咬住他不放」。他所愛的那名女子在夢中完全沒有出現,而只以「替代物」──狗來呈現。

  因此,夢中看來很重要的部分,實際上可能是最不重要或較不重要的;反之,一件看來無關緊要的事可能意味深長,夢思中的重點在夢內容中可能只有一點蜘絲馬跡可尋。

  佛洛伊德將「凝縮作用」與「轉移作用」譽為建構夢的「兩大藝匠」,我們在前面的解讀中,已不知不覺運用了它們。事實上,這兩種作用經常聯手於夢的運作,當一個由諸多原素凝縮而成的「集錦物」出現於夢中時,它固然有著諸原素的共同特徵,但往往亦含有一個經過轉移而被矇蔽的共同含意,換句話說,夢中「集錦物」的共同特徵也許無關緊要,但夢思中卻可能含有一個更重要的共同原素。譬如一個女人夢見如下的「集錦物」──一間看起來像海邊游泳沐浴用的茅屋,也像鄉村外面的廁所,又像是小鎮房子頂樓的建築物,這間房子是個集錦,表面上看來,其共同元素似乎只是「簡陋的小屋」,但其隱蔽的共同元素則是「脫衣與赤裸」,在沐浴用的小屋或廁所中,人們必須脫衣,而「頂樓」則與病人小時候的經驗(涉及脫衣)有關。我們可以說,病人夢思中的「脫衣與赤裸」念頭,經過轉移作用與凝縮作用,而成為夢內容中的「集錦小屋」。

夢中失去的「連接詞」

  除了「片語」外,還有「連接詞」的問題。一場夢雖然都有一個「主題夢思」,但其下常含有幾個「小夢思」,而以「原本思考法則」為主導的夢,似乎沒有什麼方法來表現夢思與夢思間的邏輯關係,換句話說,夢缺乏「如果」、「因為」、「所以」、「雖然」、「但是」等表示因果關係的連接詞,而在影像與影像的銜接上經常給人突兀或牛頭不對馬嘴的感覺。

  要解讀夢,就必須靠我們「填進」這些被遺漏的連接詞。以下是一些範例:

  1.某人作了一個夢,夢中只有兩個影像,一是夢者叔父在禮拜六那天吸菸;一是有位婦人將夢者抱在懷中,好像他是小孩一般。

  我們表面上看不出這兩個畫面之間有何關聯,它們之間的「連接詞」被夢的運作省略了。夢者在自由聯想時說,夢者的叔父(猶太人)是個很虔誠的宗教家,從未在安息日吸菸,將來也絕不至於如此;而第二個畫面中的婦人讓夢者聯想到自己的母親,他像小孩一般被母親摟在懷裡。這兩個畫面同時均代表被「嚴厲禁止之事」,它們先後出現在同一個夢中,可能表示它們之間有如下的邏輯關係──「如果我的叔父也在安息日吸菸的話,那麼我也不妨讓母親摟抱了。」

  2.一個人夢見某人站起來,並高舉手臂,然後變成一隻小雞。這個夢例我們在前一章談象徵時已提到過,它所省略的是「但是」這個連接詞──「雖然他的外表看起來蠻強壯,但其實卻如小雞般脆弱。」在夢中,這種邏輯關係以兩個連續性的事件表現出來。

  3.一個年輕人夢見自己被父親責罵,然後到火車站去,火車剛好進站,但奇怪的是,火車靜止不動,而月台卻向著它移動。

  火車不動,而由月台向著它移動,表面上看起來相當荒謬,但它等於是在說「這與事實相反」,這個內容緊接著「他被父親責罵」而出現,主要目的是在做個「相反詞」,表示前一個夢內容也是相反的意思,即「父親被他責罵」,但因為這個念頭逃不過意識的檢查,所以在夢中施放了一個煙霧。

釋夢──尋找隱藏的夢思

  夢的文法表面上看起來雖然「荒謬無比」,但其實並非「毫無章法」。佛洛伊德認為,潛意識好比「情感的垃圾箱」,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會將各種不符合現實原則、或不被道德意識所允許的本能或非理性慾望及相關經驗透過潛抑作用(repression)趕到潛意識中。我們平常雖然無法意識到它們,但它們卻時時想突圍而出。在夜夢中,壓住「情感垃圾箱」箱蓋的意識力量減弱了許多,潛意識活動遂開始活躍起來,但潛意識的內涵不能赤裸裸地傾巢而出,因為處於半休息狀態的「意識警察」仍然在潛意識的出口設了一個檢查哨。潛意識中的種種慾望、衝突、見不得人的東西,必須經過加工、變形、改裝,為意識警察所認可之後,才能通過檢查哨,而浮現在意識層面,為我們所「意識到」。夢的荒謬性就是來自這種「夢的改裝」,而原本思考法則、象徵、凝縮作用及轉移作用就是潛意識的「化粧師」。

  在今天,我們雖然無法贊同所有的夢都是「潛意識慾望改裝」的說法,但佛洛伊德所析理出來的「文法」以及解讀這種文法的「自由聯想」,仍是我們在進入夢這個怪異的夜間風景區時,最佳的照明設備。

  有人說,「夢是腦細胞不完全活動的產品」,但我覺得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夢是我們對腦細胞活動不完全捕捉的印象」。在佛洛伊德那個時代(《夢的解析》出版於一九○○年),人類對腦細胞活動的瞭解仍非常有限,佛氏令人佩服的地方是他以哲學的語言來描述大腦內的「黑箱作業」,而他的這種描述,在我們想對夢境做「更完全」的捕捉時,依然是「分子生物學語言」及「電腦語言」所無法取代的。

  在大致瞭解了夢的語言及文法後,下面就讓我們拿著這些照明設備,開始進入夜間風景區尋幽訪勝吧!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