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0300 序  知性的愉悅,感性的顫慄

瀏覽次數: 15

  分析心理學家榮格(C.G.Jung)曾說:「性是孤獨科學家的愉快獵場」。我是學生命科學出身的,「性」很自然地成為我的一個「知識獵場」。但在追獵時,除了獲得很多「知性的愉悅」外,也產生了不少「感性的顫慄」。

  譬如當我發現寫出《民約論》,為當代民主政治觀念開啟先河的盧梭,竟然有渴望女人鞭打他的性癖好,在找不到願意鞭打他的女人,就會在暗夜的街上,對著路過的淑女露出他顫抖的臀部時,除了追問「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何以淪落至此?」外,也不禁想起尼采的一句話,因意識到上帝和野獸竟如此相近,而使靈魂產生「無以倫比的迷惘」。

  本書是由我在《漢》雜誌的專欄文章結集而成,連載期間的專欄欄名稱為《人性本色》,今日出書,將書名改為《性.文明與荒謬》,覺得這樣比較切題,因為這些文章所探討的其實就是性的文明面與荒謬面。人類因文明而理解到性的荒謬,或者說,因意識到性的荒謬而產生了文明。在性這個領域裡,文明與荒謬常是一體的兩面,因為上帝與野獸是如此的相近。

  在所有的生理需求中,諸如飢餓、口渴、睡眠、禦寒等,沒有一種像性需求,在自然目的與人類心願間有那麼大的差距,這個差距提供了人類反思及耕耘其慾望的廣大空間,而所有的性文明與性荒謬,幾乎可以說都是對這種慾望耕耘與反思的結果;當然,其中也有不少含有「人間之適應」的色彩,譬如發生於喜馬拉雅山南北兩側的一妻多夫制,以及埃及王朝和印加王室的兄妹亂倫等。

  馬庫色(H.Marcuse)說:「本能的變遷代表文明的心理機轉的變遷」,在對性從事知性探索,或者在接觸各種性的書寫資料時,讓筆者最感興趣的是在各種表象背後所隱藏的心理機轉,因此,本書的內容雖然非常博雜,但談的主要是性的心靈面,而非技術面的問題。

    閱讀本書,可能無法增加讀者性的樂趣,也許反而會對慾望的黑闇與文明的嚴酷產生更大的迷惘,但這是希望大家能在更廣闊的視野裡來從事反省,了解古往今來,於不同歷史時刻與文化環境中的世間男女,在這方面產生怎麼樣的想法與做法,又有如何的結局。有了這種認識,當我們在默默耕耘自己的慾望時,才可能有較圓熟的觀念與行為。

王溢嘉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