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塞在學生時代,受命清洗保爾校長的煙斗,他覺得這是他無上的榮譽與蒙受特別的眷顧。
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德國大文豪赫曼.赫塞,在〈學生時代的回憶〉這篇短文裡,提到他青少年時代受教育的經過。當他十三歲時,為了準備省試,而第一次離家,到格賓根一所類似補習班的拉丁文學校「惡補」。
該校的保爾校長是個以暴力聞名的斯巴達式教育家。當年少的赫塞第一次看到保爾校長時,覺得「這位老人簡直是個老巫師,彎著背,不修邊幅,穿著陳舊污穢的衣服;眼中露出悲戚的神色,拖著磨損的拖鞋,從長煙斗中不時吐出煙霧。而我竟然被交付給這樣的一個老人。」
但沒多久,這位脾氣古怪暴烈的老巫師,就以其豐富的學識而成為叛逆性強的赫塞心目中的「半神」。赫塞回憶說:「精神指導者與有才華學生間那種豐富無比、又非常微妙的關係,已在保爾校長和我之間開花結果」。
保爾校長的煙斗很快就成為一種王笏,一種權力的象徵。如果有哪位學生受命清洗這支煙斗,就覺得是蒙受保爾校長特別的眷顧,而為其他同學所羨慕。赫塞不僅清洗保爾校長的煙斗,亦曾因擔任他所指派的另一項任務,而甚感光榮與得意。這項任務是每天用一根雞毛撢子去撣除校長桌上的灰塵。有一天,保爾校長要另一位同學來替代此項工作,赫塞因此而吃味,覺得「這對我真是重罰」。
成名之後的赫塞,對在這所學校所學的希臘文已一字不識,拉丁文也大部分都忘了,但腦海中仍不時浮現出「少年園地中的馨香與保爾校長的煙斗味來」。他對保爾校長似乎有著無限的懷念。
在現代這個強調「學生尊嚴「而又混亂不堪的社會與教育環境中,若有學生受命「清洗老師的煙斗」或是「每天撣去老師桌上的灰塵」,恐怕不會被認為是什麼「無上的光榮」,甚且會被學生或家長控告老師「利用特權」、「侮辱學生的人格」吧!
當然,時代和教育理念都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我們真的變得更好了嗎?在看似「進步」中,我們顯然也失去了某些東西。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