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0105 畫布上的憂鬱形象

瀏覽次數: 33

非人的面貌,像宇宙一樣憂鬱,像自殺一樣美麗。

              ——詩人:勞特阿蒙

三種病態的憂鬱

 憂鬱(depression )幾乎可以說是人類的一種普通性經驗,當它做為文學用語時。含有濃厚的浪漫色彩;但當它做為醫學用語時,則是代表一組症狀——個人對其痛苦的反應。它有時輕如鴻毛,有時重如鉛塊,有時瞬息即逝,有時則綿綿無絕期。

 在醫學上,病態的憂鬱可分為內因性憂鬱、反應性憂鬱、搖擺性憂鬱三種。內因性憂鬱屬於精神病的症狀,它通常是躁鬱症(manic depressive psychosis)的一個病程;而反應性憂鬱則被認為是心理性或精神官能性的,通常導源於對某一創傷經驗的反應;搖擺性憂鬱則指更年期精神病(involutional psychosis)的反應。但這三種類型的憂鬱,有時很難加以區別。

 在醫學上,真正的憂鬱症狀包括睡眠障礙(過早醒來,·無法再入睡,亦稱「清晨失眠」)、呆滯、喪失興趣、罪惡感及悲傷等。

畫布上的憂鬱形象

 憂鬱既是一種普遍性的經驗,人類用來「形容」的詞彙自然也就相當豐富。這些抽象的詞彙絕大多數都可以用繪畫來給予單純、一致而有力的具象化;事實上,很多憂鬱症患者在畫布上所呈現的形象,很難或根本無法用詞彙來描述。

 在畫布上,憂鬱的形象通常以陰沉而黑色的天空、樹葉掉光的枯樹、沒有根而立在一無人煙、荒涼土地上的樹木、墳墓、十字架、教堂後的墓地、棺木、葬、被棄而孤單的人站在一條看不見終點的路上或是立在一座難以攀登的山脚下,一個受苦的人,一張受苦的臉,或是自殺情境等。

 如果憂鬱伴随有焦慮症狀,則我們在畫布上通常也可以看見象徵警告、擔憂、恐怖、驚惶等威脅性的環境,例如在高崗上被狂風亂吹、岌岌可危的孤樹、就要崩塌的危岩、船觸上暗礁、波浪洶湧的大海、火車出軌、橋樑斷裂等。

生命觸礁,臉被塗黑

 下面我們就介紹幾位憂鬱症患者他們的病史和作品。

圖四六

 圖四六:病人是一位廿八歲的護士,從小就被母親遺棄,在育幼院中長大。在育幼院裡,曾受到虐待,也遭受性攻擊,在學校裡也是個「問題學生」。她長大後,有一個女孩向她透露,她被母親遺棄的真相,這使她心中充滿了痛苦與怨恨,她變得緊張而具攻擊性,藉酒消愁,結果導致罪惡感的產生,憂鬱及自殺傾向。她覺得她的生命「觸礁」了,自己是在自毀前程,但又沒有其他方法來排解她的焦慮和憂鬱。

 圖四六是一張畫在硬紙板上的油畫,在這張畫裡,一艘張帆的帆船在波濤洶湧的大海裡,正要撞上岩石,烏雲密佈的天空也給人陰沉與危在旦夕的印象,這幅畫正表示病人內心的焦慮與憂鬱。

圖四七

 圖四七:病人是一個聰慧,但却有很多心理病態症狀的二十歲女孩,她有過自殺意圖,很自我中心,不成熟,善偽裝而好需求;經常飲酒過度,具攻擊性,對人心懷敵意,反抗學校的規律生活。曾經得過潰瘍性結腸炎,她的情緒經常「惡劣到極點」,感到絕望,覺得「任何事情都毫無意思」,而爆發出對社會的敵意。

 在這張畫裡,天空像她的心境一樣是「烏黑」的,在翻騰的巨浪前,一個像美人魚的人(她的自我寫照)正和一隻張開大嘴的鯨魚(或者鯊魚)面對面要展開搏鬥。病人在畫完這張畫後不久,就將它揉皺丟在一旁,然後離開了房間。

 圖四八:這是上述病人的另一張畫,畫的是一個僵硬、像修女一樣的女人,臉部被塗成一團漆黑,表示她對畫中女人的憤怒。原來她曾被認到一個修道院的寄宿學校裡就讀,她痛恨這所學校及裡面的修女。後來她逃離學校,又離家出走,反抗父母。兩年後,她自覺受到「天譴」,又住進修道院,希望贖罪,但修道院拒絕收留她。

 她在離開修道院後,變得反宗教及反社會,以各種方式來表現她的憤怒,,最後因企圖自殺而被送進精神病院。

 這張「臉被塗黑」的女人畫像,不僅表示她對修女的憤怒,同時也表示她對任何想將權威或規範加諸她身上的女人的憤怒。

內心的荒涼、疑懼與沮喪

 圖四九:病人是一個五十三歲的單身男子,這一次住院已是第三次嚴重憂鬱症的發作(第一次發作是在他三十三歲的時候)。病人自覺罪孽深重,生活不當,無法達到自己所要求的標準。他相當拘泥於細節,自我批評心重,而且有「慮病症」,覺得自己的腸子已經「爛掉了」。對工作及周遭的人和事都失去興趣,而越來越斤斤計較於瑣事,可能的缺點等。

圖四九

 在這張鉛筆畫裡,畫的是一片荒涼無人煙、遭受風化腐蝕、分崩離析的「風景」。在這片不毛之地,有的只是堅銳的岩石,無法通過的峭壁,深邃的懸崖,一條河岸陡峭的河流及遠處無法攀登的山脊。這片景色道出了病人心中的「荒涼」和「無望」。

圖五○

 圖五○:病人是一個二十三歲的年輕女士,她被原想託付終身的男友所遺棄。這張畫生動地表現了她被遺棄時內心的恐怖感覺。畫中女人的雙手交叉胸前,表示她的處子心態,頭上的白色頭紗是待嫁新娘的象徵,張開的嘴巴酷似陰道,象徵她對性的期待,而兩隻張大的眼睛則表示她被遺棄後的驚惶。在女人身後的蜘蛛象徵她自己,蜘蛛網象徵她的柔情,她的男友應該被她所編織的「情網」所捕獲。畫面以紅、黑、白三色為主的顏色形成一種强烈而奇異的組合,正可强化她內心的驚惶感覺。病人在畫此畫前一個禮拜,自殺未遂。

圖五一

 圖五一:病人是一個三十五歲的同性戀男子,他愛上一個年輕的男孩,但這個男孩沒有回報他同樣的「深情」,而且離他而去。病人已婚,但却性無能,他對宗教、婚姻和性方面都存在著許多難解的衝突,自從他發生性方面的困擾後,就再也找不到職業。

 有好幾個月的時間,他都陷入憂思之中,最後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徹底失敗,憂鬱、焦慮和自殺的念頭在心中逐漸滋長。

 在這張畫裡,從扭曲的頭像可窺知病人極度沮喪的心境,病人在畫好畫後,又將畫浸在水中,結果產生一種特殊的紋理效果,畫中人物的臉部看起來「毛毛的」,有點像非人的猿類,更加深沮喪感。整張臉給人的印象是「他」正身處於可怖的、憂戚的不幸及無望中。

圖五二

 圖五二:病人是一個四十八歲的男士,一年前開始有日增的憂鬱,自我隔離及自我沉溺等症狀,對妻子和子女不再感興趣,而讓他們自處於憂煩的不幸中。他有內因性憂鬱症的典型症狀,自殺的念頭很强烈,他的宗教信仰使他相信「地獄的懲罰」,因此他覺得還是「自我了斷」比較好。他說他不會復原,任何人想要治瞭他都是徒勞無功的。

 病人花了幾個小時的時間,才完成這張構圖簡單的蠟筆畫,在畫裡面,一條黑色的道路向右上側延伸,不知通往何處,也不知來自何處,一棵有兩個分枝的「黑樹」立在路旁,也許象徵他心中面臨的兩個抉擇:他是要往上走,踏上不知終點為何處的上坡路,或是向下滑,像路面在畫布上突然終止般「消失不見」。

屬於十七歲的憂鬱

 圖五三:病人是一個面臨嚴重家庭問題的十七歲少女,從踏入青春期後,她就對生活失去興趣,經常偏頭痛,覺得憂鬱而心慌。她嫉妒在家裡握有大權的母親,同情且關懷精神不太正常的父親,怨恨六個比她小的弟妹。

 她有典型的所謂「青春期脾氣」,經常出現神經質的情緒爆發,心境陰霾,退縮,自覺不被人愛,孤單而不幸。

圖五三

 在住院期間,她曾自承有「溺斃」的想法,她說她「已經改變了」,不再是「真實的人」了。

 在這張畫裡,漂浮的女人頭像娥眉倒豎,兩眼憂戚,臉的下半部逐漸淡化,整個畫面頗似她溺斃妄想的投射。

 圖五四:病人是一個十七歲的少女,住院兩年前即開始出現憂鬱、冷漠無表情,對工作及周遭的人和物失去興趣等症狀。她的腦海逐漸為各種自殺的方法所盤據,而無法再想别的事。最後她決定跳河自殺,她說當她決定跳河自殺後,心裡充滿了幸福感。

圖五四

 但當她立在橋上,準備跳河時,即時獲救,而被送到醫院。在醫院裡,她又在盟洗室懸樑自盡,但還是沒有成功。

 這張畫畫的是一個溺斃的屍體,屍體在水中漂浮,臉部朝下,左側可見一條小船的船底,船前有一隻黑色的手,似乎要將屍體撈上去;右側呈斜面的陰影是一座橋的底部,死者就是從那座橋上跳下去的。

 畫面所採取的角度,是從水底往水面仰觀,與一般正常的角度剛好相反,這正是精神分裂思考模式的具體表现。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