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0101 繪畫——心靈的外射

瀏覽次數: 13

畫出我們內心所視與眼前所見者,乃是兩種不同的藝術。  ——榮格

繪畫與自由聯想

 佛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論》(New Introduction on Psychoanalysis)裡曾提到:

 「我們的夢境以視覺影像為主,感情與思想亦交織其中,也許還有其他感覺存在,但夢主要還是影像的問題。夢難以解釋的原因之一是我們必須將這些影像翻譯成語文。一個作夢者常會說:『我可以把它畫出來,但却不知道如何用語言來形容。』」

 可惜佛洛伊德沒有聽從病人的建議,鼓勵他們畫出難以用語言來形容的夢境,或者說用繪畫來表達潛意識深處的的思想和感情,否則精神分析的發展可能會是另一番面貌。

 原始人類在還沒有文字,甚至語言之前,即已懂得在岩壁上用圖畫來描繪他所看到的事物,或表達他對自然及宇宙的看法。

 除了「行為語言」(如表情姿勢等)外,繪畫是人類最原始的表達方式,它可以表達人類意識及潛意識各種不同層面的思想和感情,一如佛洛伊德對夢的精確觀察,人類的基本思想和感情,乃是導源於潛意識,而且經常以影像而非語言文字來呈現,夢中的「畫面」就是呈現這種內在經驗最常見的方式。晚近的精神分析學家已經證明,任何人不管有沒有受過繪畫訓練,都能將他內在的思想或感情衝突外射(project))為視覺的形式,在畫布上表示出来,且這種表達方式比以語言為主的「自由聯想」更能逃過心靈的「檢查」。

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語文表達

 語言文字雖是人類的一種精密表達方式,但却經常「言有盡而意無窮」。我們先看下面這段文字描述:

 「波布是一個十九歲的大學生,因為功課太差而可能重修甚至被退學,他的命運端賴學校某個委員會來決定。他去找精神科醫師,向醫師說他有很多課業上的困擾,進度趕不上,而且家裡也給他麻煩;他覺得這個世界是空虛的。精神科醫師除了給他正規療法外,並勸他參加繪畫治療班,波布以前從沒有繪畫經驗,但他樂意去學習。」

 後來他畫了一張題名為〈自畫像〉的畫(圖一)。他說:「這張畫是我在注視現實時的感覺。」

圖一 (抱歉,只有黑白圖)

 他的自畫像是一個沒有耳朵的蛋形頭像,右颊上有一道紅色的傷痕,臉上充滿憂懼的表情。整個頭像浮在藍黑色為底而有幾道藍色橫紋的背景中。從這幅自畫像我們可以看出,波布把自己視為是一個未誕生的無助的蛋,頭上沒有耳朵,使他無法聽到別人的聲音,右頰上紅色的傷痕,代表他過去及現在的痛苦。藍色背景中的橫紋代表生命中的微光,在空虛中希望能有一個較為充實的未來。」

 這是從書上抄下來的對一個精神官能症 (psychoneurosis)患者和他的一張畫的文字敘述。看了這段敘述,我們對波布這個人及他的自畫像能有多少印象呢?下面圖一是波布的自畫像,只要看一眼,我們就能很快「感覺」出它的含意來,但這個「含意」絕非上述那段文字能充分表達的,可能也不是任何文字所能表達的。

影像——最直接的表達方式

 語文的表達方式還需要有一個前題,即它所欲表達的內容是我們共通的經驗,或和我們的經驗可做類比性,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使用不同語文的人,無法溝通是種自然的事;而語文相同的人,若缺乏共通的經驗,如對一個沒有看過飛機(或飛機圖像)的人,要用文字來描述飛機的形狀,或者用「飛機像 一隻鳥」的類比法,倒還不如畫一架飛機給他看来得直接、正確。

 幻覺(hallucination)是精神病人常有的一個症狀,譬如幻視(visual hallucination),病人說他「看到」某某東西,一般人沒有這種經驗,很難瞭解或想像病人所看到的「那個東西」,而繪畫却能跨越這道鴻溝。

 圖二是一個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病人所畫的水彩畫,題為〈在我花園裡的奇異訪客〉,病人所看到的「奇異訪客」是一個幽靈般的人物,完全缺乏表情。這張畫曾在某次精神病人繪畫展中展出,它對精神分裂症病人自現實世界退縮,而為內在幻想所充佔的情況,做了極有力的表達。

圖二

 圖三是英國詩人威廉.布列克(William Blake)根據他的幻覺所畫的〈跳蚤鬼〉。布列克也做版畫,在他的詩和版畫中常可見精神分裂的觀念。這張畫,據布列克的自白,畫中的跳蚤鬼就在他的房間裡,鬼告訴他說,跳蚤體內有著嗜殺者的邪惡靈魂。

圖三

 圖四是一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少女所畫的恐怖幻覺,一個「樹人」手上拿著一顆血淋淋的人頭,但這位少女却說她這張畫是一張「滑稽畫」。

圖四

 對沒有辦法用語文適切地表達其感受的人,繪畫也是一種很好的表達方式。譬如一個口吃的人,你要叫他「說」出他的感受,也許只是更增加他的緊張、羞辱、排斥和憤怒。席漢等人在一九六二年對一群口吃者做了一項有趣的研究,他讓這些口吃者「畫」出他們在講話(口吃)前、講話中及講話後心裡的感受。圖五就是其中一位口吃者所畫出的感受,從講話前「欲從高樓下墜」的緊張,講話中「死結」般的困境,到講話後「雨過天晴」的豁然開朗,很生動而精確地表達了他在整個過程中的感受(圖五)。

圖五

非語言層次的潛意識經驗

 佛洛伊德及其派別之下的精神分析學家,雖然不注重這種「非語言式」的溝通方式——繪畫,但分析心理學派的創始人榮格則頗為重視,據他的臨床經驗,他覺得在心理治療過程中,以繪畫做為表達潛意識經驗的工具,要比語言更直接;他同時說:「畫出我們內心所視與畫出我們眼前所見者,乃是兩種不同的藝術。」這種更直接表達內在經驗的方法,後來經過其他精神醫學家的系統化,已發展成「動力導向的繪畫療法」,在對精神病人的診療上佔有一席之地。

 赫胥黎(Aldous Huxley)在他的一類論文〈人類潛能〉裡曾說:「如果要使更多人的更多潛能得以發揮、實現,那我們對人類非語言層面的訓練就要像目前對大人、小孩所做語言層面的訓練一樣系統化。」這是赫胥黎的真知卓見,他指出現代教育的僵化及靈思的枯竭,而繪畫正是這種非語言層面最好的訓練,它不只是畫家或精神病人的「差事」,而是所有想實現潛能的人表達思想、感情的利器。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