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142 心體離念:成為自己的旁觀者

瀏覽次數: 91

3.0 療癒:解脫虛妄的煩惱 11

「離」:從自我修行到自我療癒

  惠能在很多地方都提到「離」,譬如「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無相者,於相而離相。」、「心體離念是德」、「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等等,我們在前面已說過,這個「離」不是遠離、逃離我們所面對的諸相、諸境、諸念,而更像是將自身從這些相、境、念「抽離」出來,像個旁觀者,對它們做一種「分離的覺察」。

  「離」,不僅是自我修行時的一門功課,在產生負面情緒、甚至陷入心理困境時,也是一種很值得推薦、而且有效的自我療癒方法。

對自己進行「分離的覺察」

  其實,我們也都有過這種「離」的經驗。譬如當我們在看自己呈現於鏡中的影像時,就是一個旁觀者,對自己進行「分離的覺察」。但因為這種經驗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所以如今對自己的「鏡裡朱顏」已較少有特別的感受。

  但如果是第一次聽自己說話的錄音帶,都會感到很訝異,覺得跟自己說話時自己聽到的聲音很不一樣,那是因為我們經由兩種方式聽到自己的聲音:一是從空氣傳回耳朵,另一是直接從口腔內傳到內耳,後者包含較多的低音成分。我們在錄音機裡聽到的自己的聲音,只有從空氣傳回耳朵的聲音,而那也是別人聽到的我們的聲音。如果說這個被大家客觀聽見的聲音是「真」的,那麼我們自己聽到的自己的聲音就是「幻相」。

讓夫妻「旁觀」彼此的溝通方式

  像一個旁觀者觀照自己,可以改變對自己的認知。

  現在的離婚率很高,有很多婚姻之所以觸礁,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夫妻溝通不良,特別是相互指責,各自認為自己已經盡了最大的善意,但對方卻恣意挑釁,火上加油。我們很少有機會能成為別人夫妻吵架的真正旁觀者,因為有第三者在場,夫妻通常都會各自收斂一些;而夫妻本人更不可能成為彼此衝突時的旁觀者。

  有些心理諮商師想出一個辦法,在徵得同意後,將夫妻溝通的過程錄影,事後再請他們「旁觀」錄影帶。很多丈夫或妻子看了之後,都會對自己在溝通過程中不自覺流露出來的用語、口氣、手勢、表情等等感到汗顏,覺得那「不是真正的自己」,但對方看到的就是「這樣的你」!這種「旁觀」方式對「看清自己」,從而改變自己的溝通技巧,對減少衝突,改善夫妻或其他人際關係,消除煩惱都有很大的助益。

當執念成為大腦掃描圖裡的幾個小點時

  近年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腦心理學家史瓦茲更將這種「分離的覺察」應用在對強迫症的治療上。強迫症患者會一再去想他自己並不希望去想的強迫性思想,或是一再去做自己不想要做的強迫性行為,譬如一再認為自己的手不乾淨,而一再去洗手;這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執念。在過去,不管是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療效都不彰。

  根據最新的大腦正電子斷層掃描顯示,強迫症患者腦中的眼眶額葉皮質與紋狀體的活動特別激烈,將這兩者聯接在一起的神經迴路也因此而被稱為「強迫症迴路」。眼眶額葉皮質的功能猶如大腦的偵錯機制,會去偵察腦內有什麼地方出了差錯,它的一再放電,對一些腦區進行疲勞轟炸,結果就導致患者出現強迫性思想和行為。

  史瓦茲以十八位中重度強迫症患者為治療對象,除了傳統的心理治療外,另以正電子斷層掃描儀去記錄患者產生強迫性思想與行為時大腦中的變化,然後要他們去看自己大腦的正電子斷層掃描圖,讓他們成了自己「心靈」的真正旁觀者,要他們「看清楚」折磨自己的那些強迫性思想和行為其實只是「大腦神經迴路裡的電子廢物在作怪」。當原本讓自己覺得非常真切的執念,被具體化為圖片裡的幾個小點後,有助於他們了解自己那些執念的虛妄並進而擺脫它們。而事實也是如此,在經過十週的治療後,有十二位患者的症狀獲得顯著的改善,他們治療後的正電子斷層掃描也顯示,眼眶額葉皮質的活動已明顯趨緩。

從旁觀自己言行舉止的錄影或錄音開始

  英國劍橋大學的神經心理學家提斯戴爾,也發展出一種類似的方法來治療憂鬱症:讓患者自己「認清」他們那些一再出現的灰色想法,其實都只是大腦中的電子和化學「火花」,並非絕對真實;他們可以像旁觀者般,自在無礙、不加評論地看著那些火花在心(腦)中生生滅滅、來來去去,這對消除執念,改善症狀也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也許不必旁觀自己的大腦正電子斷層掃描圖,但可以旁觀自己言行舉止的錄影或錄音,在這種「分離的覺察」中,我們不僅可以更加認識自己,同時也能獲得自我療癒。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