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療癒:解脫虛妄的煩惱 1
大部分的煩惱都是自尋煩惱
在承德避暑山莊外頭,有座小布達拉宮。要前往大殿,有兩段各五十二級的石階,帶我們來的友人在石階前說:「佛教認為人生有一○八種煩惱(難),但除了生老病死這四種不可避免外,其他的一○四種都是在自尋煩惱。現在就讓我們走上石階吧!每走一階,就能消除一種煩惱。」我微笑緩步上階,覺得這種說法還真有意思。
人生的確有各種大大小小的煩惱,它們經常飄過心頭,甚至縈繞於心,成為生命的負擔。如何面對、進而化解各種煩惱,乃是人生的一門重要功課。但就像友人的轉述,這些煩惱絕大部分都是自找的;既然是自尋煩惱,那解鈴還須繫鈴人,自我療癒也許就是最實際的方法了。而惠能一再強調的自性自見、自悟自解、自淨自度,正是最好的自我療癒方法。
不要把你的情緒感受標籤化
很多人在感覺到內心有一股不平靜的情緒時,會說他們是處於「焦慮」或者「憂鬱」狀態。但認真說來,你為什麼會覺得那就是「焦慮」或「憂鬱」呢?如果不是以前在書上或聽人(特別是專家)說過「焦慮」與「憂鬱」,你根本就不會把你的情緒感受標籤化成「焦慮」或「憂鬱」,為它們感到苦惱、惶惶不安;甚至認為那是一種「病」,必須接受治療。
這正是典型的自尋煩惱,自悟自解就是不要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要先忘掉那些既定的說法,自己去體會、理解、領悟只有自己知道的那些情緒感受和苦惱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什麼叫做「侮辱」?
話說有一個年輕人李君,最近感到非常懊惱。原來是他在看了推銷致富的勵志書後,決定當推銷員,但兩個月下來,原本信心十足、樂觀進取的他卻灰頭土臉,失神敗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的他,不僅只成交了四筆,更讓他懊惱的是他覺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在按了門鈴後,有人一看是推銷員,就一臉不悅地將他推出去;有人在聽他解說產品時,那表情就好像在看小丑表演。而當他百折不回地使出纏功時,對方就立刻厭煩地拉下臉,說:「你們都是老鼠(會),我不會受騙的!」「再不走,我就要報警了!」
真是斯可忍,孰不可忍?他為什麼要如此低聲下氣,又平白遭人冷嘲熱諷、鄙夷奚落呢?有一天,在路上遇到一位前輩,他忍不住大吐苦水:「我實在做不下去了,我每到一個地方都受人侮辱。」老前輩聽後,一臉同情地對他說:「那實在太糟了,我無法瞭解你的情況。二十多年來,我到處旅行,我推銷的東西曾經被人丟到窗外,我還被人踢下樓梯,被人一拳揍在鼻子上。但我想我還是比你幸運些,因為我從來沒有被人侮辱過。」
李君因為自覺被人侮辱,而產生挫折、沮喪、懊惱等負面情緒,進而對工作和人生感到失望。但什麼叫「侮辱」?那位推銷前輩的經驗比他悽慘得多,但他卻不認為那是「侮辱」,而是「磨練」。像這樣,如果能重新界定自己的際遇,產生不同的認知,情緒就不會受到影響,甚至還能將負面情緒轉化成正面感受,哪裡還會有什麼煩惱呢?
對自己的「受」要有不同的「識」
色、受、想、行、識五蘊是我們煩惱的根源,當我們的色身遇到外界的色境,在感受外在刺激,對它產生思慮(想)時,不要不假思索地將它貼上別人丟給你的負面標籤,而要自己仔細去品嘗、理解。
就像惠能對什麼是佛、彼岸、坐禪、懺悔、歸依三寶都作了有別於傳統的定義和理解,我們對於自己所遇到的「色」與「受」,也要自己重新「想」過,產生不同的「識」。譬如微軟的比爾.蓋茲,就把「挑剔的顧客」視為「完善產品的貴人」;而推銷十次才成功的推銷員,也會把每一次的「失敗」都視為「十分之一的成功」。
自己的人生要自己過,自己的煩惱要自己品嘗,當然也要自己下定義,但千萬不要一頭鑽進別人準備的牢籠裡。什麼叫做「侮辱」、「痛苦」、「焦慮」、「憂鬱」、「成功」、「失敗」……?你要有自己的一套看法(自性能生萬法),而且相信自己的看法不會比別人更差或者更虛妄。「照見五蘊皆空」的一個定義是專家對煩惱的很多看法也是「空」的,忘掉他們和它們,是自我療癒的第一步。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