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覺醒:發現真實的自己 7
在了解惠能的性與心之含意和關係後,我們才能進入他的核心思想——明心見性。明心有兩層意思:一是明白心的作用,一是恢復清明的心(清淨心、真心)。這兩者其實是先後的步驟,因為先明白了自己平常用的都只是帶有個人知見情緒色彩的妄心,這樣才比較容易帶來改變,將妄心恢復成真心,從真心中顯現自性,也就是見性。
去妄存真就是在明心見性。在法性寺風吹幡動的那個故事裡,惠能對兩個和尚說那是你們的「心在動」,所謂「境風吹,妄心起」,明白我們對外境與他人的認知多屬主觀不實,這是明心見性的第一步。這種經驗其實每個人都有,而且無日無之,下面我就舉我自己的一個經驗來做說明:
三十多年前,我應台大某社團的邀請,晚上到校總區演講,講什麼題目我都忘了,但記得很清楚的是:演講正要開始前,一個學生拿著便當盒匆匆走進來,就坐在演講台正下方的第一個位置上,然後一邊吃便當,一邊聽我演講。
我對境起心,覺得這個學生真是沒禮貌,為什麼不先吃完飯再來聽演講?而且還大辣辣地坐在我的正前方,連要假裝沒看見都不行!我的心情因此受到不小的干擾,結果就影響到我的演出(演講是要講又要演),越講越覺得不稱心,越不是滋味,到後來甚至有點後悔接下這場演講。
演講完畢,一些聽眾上前圍著我問問題。那位吃便當的學生居然也過來跟我打招呼,他說他一直很期待聽我的這場演講,但因為上一堂課的下課時間延誤,他來不及吃飯,又不想錯過演講,所以只好匆匆去買便當,匆匆趕過來,而且還坐到第一排,認真聽講,順便吃飯。他覺得受益良多,但也很不好意思,所以特別來向我道歉。
聽他這樣一說,我原先的不愉快立刻一掃而空。這正是惠能所說的:「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我真是一個「迷人」啊!我原先的那不愉快與煩惱的心果然是虛妄的,都是因為迷而產生的邪見。如果他不解釋,我的不愉快可能會繼續存在下去;但經他一解釋,立刻雲消霧散,豁然開朗,心明性見。
這就是典型的去妄存真。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心情不是一點一滴、慢慢變好的,而是豁然開朗,茅舍頓開,心頭的烏雲一掃而空,這也是惠能所說明心見性的特點。去妄存真不是說你的心被各種大大小小的汙點所沾染、滲透,而必須一點一滴地慢慢挑出、刮除,才能恢復真心和自性。惠能所說的自性和真心是「本自清淨」,不會被汙染滲透而變髒,只會被個人知見與貪嗔癡所遮蓋,就好像泰國金佛被灰泥包裹一般,用手一扳、雨水一沖,很快就恢復內裡的燦爛金光。
惠能說:「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直了,就是直接了當;而他的主張頓悟(我們留待後面再詳談),也是在呼應這樣的一個概念。去妄存真、明心見性並不一定要慢工才能出細活,只要一陣風來吹散遮蔽自性的迷霧,一場及時雨來抖落灰泥,那就能讓人茅舍頓開、豁然開朗。
當然,這並非印度佛教的主流觀點,也不是中國禪宗的唯一觀點。客觀來說,本自清淨的自性或真心與個人後天知見、貪嗔癡的關係,並非只有遮與蓋;沾與染也是所在多有,如果積久成習,那就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吹散或抖落的。關於這些,我們後面都還會陸續談到,這裡只先讓大家了解惠能的主要觀點,明心見性並沒有某些人想像的那樣困難。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