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022 有朋自遠方來:開啟一個瑰麗的世界

瀏覽次數: 12

參 在塵網裡,搭建美好的和諧 2

  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說親人是來自上天的安排,那麼朋友則是出於自己的選擇。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朋友,更渴望能交到好朋友。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徳說:「朋友是另一個自我。」朋友不僅是「知己」──知道自己的人,我們還能從朋友身上看到「自我」。

  有些朋友像一面面的鏡子,能讓我們看到自己心靈的各種樣貌;有些朋友則像一扇扇的門,能為我們開啟一個又一個瑰麗的世界,擴充自我的視野與經驗。朋友不只有助於我們認識自我,而且還有利於開拓自我,是我們在這個塵世選給自己的最好的禮物。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與朋友相聚,乃人生一大樂事。孔子在《論語》開宗明義,就為我們道出了這種喜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和朋友在一起,為什麼能讓人覺得快樂呢?「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衛靈公)朋友見面,互道近況、彼此調侃、嘻嘻哈哈、吃喝玩樂,也是人之常情與常樂。但如果整天都這樣、每次都這樣,那就有一點可惜了,似乎也不是孔子所強調的快樂。

  孔子的弟子曾子說:「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顏淵)這個「文」原是指文章,但也可以引申為文章裡所要表達的心情、見解、理想,「君子之交」的朋友見面,除了吃喝玩樂,總是要談些過去共有的夢想、別後各自的奮鬥、對時下某些議題的看法等等,然後在緬懷中互相鼓勵、提醒、安慰(以友輔仁),這種快樂才更值得珍惜,而這樣的朋友聚會也才更顯豐富而有意義。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就像人一樣,朋友也有好壞之分。如何分辨朋友的好壞?孔子給我們非常中肯的建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季氏)孔子認為好朋友有三種:一是為人正直,對你直言無諱,當你犯錯時不會裝作沒看見,而會好意規勸你的「直友」;一是誠信寬厚,能體諒你的心情,當別人誤解你時,依然會相信你的「諒友」;一是見多識廣,能提供你不同的視野和意見、彌補你不足之處的「多聞友」。這三種朋友在陪伴你走過漫漫人生路時,對完善你的人格、實現你的夢想會有相當大的助益,也是我們應該交的朋友。

  反之,壞朋友也有三種:一是心思不正,好走邪道,動不動就懷疑別人的「便辟友」;一是慣於迎合他人,順從權威,只能做牆頭草而沒有主見的「善柔友」;一是伶牙利嘴,擅長花言巧語,把浮誇不實當家常便飯的「便佞友」。所謂「近墨者黑」,跟這三種壞朋友在一起久了,你難免會受到感染,變得跟他們一樣,而傷害到你的大好人生。

孔子建議的交友之道

  雖然說交朋友需要有所選擇,但真摯的友誼通常不是來自有意的選擇,而是在自然的機緣下,靠長時間的交誼培養出來的。「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學而)誠信不僅是人際關係的基礎,更是友誼的先決條件,但要使友誼長存,就要像孔子所說的「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長)朋友之間雖然嘻嘻哈哈、互相調侃挖苦,但自己還是要有值得對方尊重之處,這樣的友誼才會多一些「靈性」,而不僅止於酒肉朋友。

  讓友誼滋長的最佳方法是「朋友切切偲偲」(子路),也就是能夠在工作、學問上彼此切磋砥礪,互通有無,這樣的友情最豐富也最溫馨。但所謂「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衛靈公)朋友在切磋時不要爭強好勝,傷了和氣;可以形成合作團隊,卻不宜結黨營私。而當朋友做錯事時,你更應該「忠告而善道(引導)之」(顏淵),盡到好友的責任,但也不必太勉強,「不可則止,毋自辱也。」

多交不同層面或不同領域的朋友

  每一個人的知識與經驗都非常有限,孔子特別強調「無友不如己者」(學而),但這個意思並非勸我們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人,而是在提醒我們:「沒有一個朋友會不如自己」。因為不管哪個朋友,不管他們有什麼樣的背景和經驗,總是會在某方面比我們強,都是我們可以學習、請教的對象。

  如果可能,我們當然應該多交朋友,但除了臭味相投或者志同道合外,最好也能多交些不同層面與不同領域的朋友。孔子提醒我們:「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子罕)意思是有些朋友可以一起學習,但未必就志同道合;有些朋友志同道合,但未必能一起為理想並肩作戰;有些朋友能一起並肩作戰,但未必能共同權衡事理的輕重。話雖如此,但各個層面的朋友我們都需要。

  在漫長的人生旅程中,我們最好能有各式各樣的朋友,有一起學習的朋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有為理想並肩作戰的朋友,也有通權達變的朋友,雖然彼此不同,但卻都是豐富我們的生活,值得珍惜的好朋友。

想得到好朋友,必須自己先夠朋友

  古人說:「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但對現代人來說,只有一個知心朋友似乎顯得太少。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好能有幾個知心的朋友,而且來自不同的領域,那將使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更顯光彩。

  好朋友、真朋友能召喚出我們生命中的真善美,但要想得到好朋友、真朋友,你就必須自己先夠朋友。子路說他「願車馬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公冶長)而孔子的一個朋友死了,沒有家人料理後事,孔子立刻說「於我殯」(鄉黨),由他出面替朋友辦喪事。真正的好朋友必須「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孔子和他的學生為我們做了最佳示範,成了我們應該學習的榜樣。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