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017 謹言慎行:小心才能成就完美的大事

瀏覽次數: 339

貳 在浮世裡,形塑高雅的人格 7

  在當今社會,當我們說一個人「謹言慎行」時,除了有肯定與讚美之意外,似乎也在暗示他「保守畏事、格局不大」。但這其實是一種非常草率的聯想,眾所周知,蘋果電腦的賈伯斯是一個勇於冒險、樂於創新的領導者,而他也是個完美主義者,完美通常意味著謹慎,他在接受《財星》雜誌專訪時就說:「人們以為專注的意思就是對你關注的事物照單全收。專注是指必須對另外100個好點子說不,你必須謹慎地作出選擇。」在這個把魯莽草率當做「腦筋動得快」的時代裡,我們有必要再度強調「謹慎」這種人格優點。

以「多聞」與「多見」為前提的謹慎

  孔子是一個謹言慎行、而且賦予它高度價值的人。但後人大多誤解了孔子所重視的謹慎真正的義涵。當子張向孔子請教如何謀取官職、為民服務時,孔子回答:「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為政)謹慎的意思不是說對事情考慮再三、瞻前顧後、畏首畏尾、閉關自守,而是要以「多聞」與「多見」為前提,在有了足夠的參考資訊之後,對可疑、沒有把握的說法與事務說「不」,然後再小心地將沒有懷疑的部分付諸實現。

  這樣的謹慎做法,跟前面賈伯斯的「對另外100個好點子說不」其實差不多。當然,賈伯斯的謹慎是為了找到最好的點子,而孔子的謹慎則以為人處世避免錯誤和後悔為主,但不管是為了開創新局或個人修養,謹慎都是我們必須具備與加強的人格特質。

「謹言」比「慎行」更難以做到

  一般說來,「謹言」比「慎行」更難以做到,因為我們常常一不小心就會說錯話,重者禍從口出,輕則利口傷人。《詩經》裡有句詩:「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為也。」意思是白玉被玷汙了,還可以把它磨去,而說錯了的話,則無法挽回,正所謂「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孔子有個弟子南容一再用這首詩來提醒自己,孔子於是把姪女嫁給他,這表示孔子非常欣賞也非常看重言語謹慎的人。

  其實,世界各主要文化也都提醒她的子民說話要謹慎小心,譬如猶太人的《塔木德經》就說:「磨坊磨出麵粉,舌頭磨出是非。」又說:「被打的痛楚終得消弭,唯受辱的言詞永誌難忘。」英國有句諺語說:「一盎司的謹慎勝過一磅的學問。」西班牙人更說:「謹慎是勇氣的一部分。」一個真正有勇氣的人,絕不會不加思索就冒然從事。

「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

  至於在「慎行」方面,行事謹慎也不是說要人膽小怕事、優柔寡斷,而是要像孔子對弟子所說的「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述而)也就是說在面對問題的時候要戰戰兢兢,一定要思考各種可能的發展,先擬妥完善的計畫,然後再按部就班去完成它。這樣的謹慎,其實是做好任何事情都必須具備的條件,事前謹慎勝過事後補救千百倍。

  除了謹言慎行外,《論語》還提到孔子對齋戒、戰爭和疾病三件事特別謹慎(述而),齋戒跟「禮」與「誠敬」有關,謹慎表示他對此的重視;而戰爭和疾病的後果嚴重,謹慎主要是為了「防範於未然」。前面也提過,孔子「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鄉黨)這表示他平時非常注重飲食衛生;而有一次,大概是孔子生病了,季康子送藥來給他,孔子拜謝後,說:「丘未達,不敢嘗。」(鄉黨)意思是說他對藥性不了解,所以不敢嘗試。這種不吃腐敗的食物、不隨便亂吃藥的謹慎,應該也是孔子能活得比當時人健康與長壽的原因之一。

謹慎過頭反而礙事

  謹慎雖然是人格優點,但也不宜過度。所謂「慎而無禮則葸」(泰伯),意思是小心謹慎如果沒有用「禮」來規範,就會變得畏首畏尾、膽小怕事。孔子雖然沒有明白表示什麼是「慎而有禮」,但從他對凡事都要「三思而後行」的季文子的批評:「再,斯可矣」(公冶長)可知,謹慎要適可而止,很多事情是考慮兩次(或正反兩面)就夠了,因為想得越多,可能只是把事情弄得越複雜,人變得越糊塗、越瞻前顧後。但另一方面,謹慎與果敢一定要前後相隨,凡事在謹慎考量之後,接下來一定要有果斷的行動,否則謹慎不僅毫無用處,甚至成了礙事的絆腳石。

大環境惡劣時,不必冒不必要的險

  關於謹言慎行,跟大環境也有相當關係。孔子說:「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憲問)意思是在國家有道、政治清明的時候,要言所當言、行所當行;而國家無道、政治昏暗的時候,行事要正直,但說話卻要謹慎。有人據此認為孔子投機,其實在暴君或昏君的威權統治下,出言不遜或隨便亂說話只會惹禍上身,損己又不利人,何必去冒這種無意義的險?

  但這並不表是孔子就是一個膽小怕事的人,當他聽到陳成子殺死齊簡公時,雖然自己已退官家居,他還是上朝去見魯哀公,說:「陳恒弒其君,請討之」(憲問),該說的話他還是會說。什麼時候該謹慎,什麼時候該果斷,端賴個人判斷。  

謹慎的英雄——諸葛亮

  謹慎跟前面所說的其他德行一樣,同屬於正向心理學所標榜的個人修養領域裡的人格長處。在這個大家都變得越來越急躁冒進的時代,想要鶴立雞群,讓人刮目相看,並非要比別人更急躁冒進,而是要謹慎從事、悠閒緩進。

  在中國歷史裡,受人敬佩與歌頌的諸葛亮就是一個以謹慎為其人格特質的英雄人物,他在《出師表》裡說:「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劉備慧眼識英雄,而諸葛亮也不負所託,今日成都武侯祠的對聯寫的是:「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謹慎;仰流風於遺跡,萬古清高。」謹慎,不只可以讓你的人生朝正向開展,更可以讓你成大事。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