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008 堅定信念:將天堂帶給你的靈魂

瀏覽次數: 98

壹 在陽光中,追尋人生的夢想 8

  一個人的理想、志向和目標就好比是在人生汪洋中航行的航海圖,而知識、思考和判斷能力則是用來航行的本事,但光靠這些,還是很難順利抵達想望的目的地,就像哲學家桑他耶納所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靠的不是航海圖,而是天啟般的信念。」船要在怒濤洶湧的海上安穩直行,必須有壓艙物;你要在人生的汪洋中順暢航行,也必須有壓艙物。你的信念和由此產生的意志力就是你的壓艙物,只有堅定穩重的信念與意志力才足以讓你將各種懷疑、憂慮擋在門外,在風雨飄搖中安詳自在地前行,不受干擾,更不會迷失方向。

要前進或停止,完全看你自己

  雖然每個人都會立志、也都有夢想,但真正能美夢成真的似乎不多。除了夢想與現實的落差太大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多數人對實現夢想都缺乏堅定的信念與堅持下去的意志力,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打退堂鼓,不是懷疑、放棄自己的信念,就是改變方向、大幅修正本來的計畫,結果離原先的目標就越來越遠,終至完全走樣。

  當孔子的一個弟子冉求說他「非不說(悅)子之道,力不足也」時,孔子就指責他「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雍也)說什麼力不從心、半途而廢,那完全是自己在畫地自限。他還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子罕)一個人在立定志向和目標後,要實現它就好像用土堆山,當只差一筐土就完成時,如果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也好像要將地填平,雖然只倒下一筐,如果能繼續前進,那也是我自己要繼續前進的。也就是說要前進或停止,完全看你自己,而關鍵就在於你是否有堅定的信念和意志力。

孔子堅定的信念與不移的意志力

  孔子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這裡的「志」除了志向外,更有意志的意思,而不移的意志力則來自堅定的信念。對於真實與必然的東西,我們不需要信念,只有對不知道是否真實、是否會發生的事情,才有所謂信念的問題。當年哥倫布向西航行能不能抵達印度?因為不確定,所以他需要信念;你能不能實現你的夢想?當然也無法確定,所以同樣需要信念。信念,就是相信「它」是真的、一定會發生或實現的。就像美國神學家楚布拉德所說:「信念不是沒有證據的相信,而是沒有保留的信賴。」

  孔子不僅有明確的志向――建立一個理想的禮義之邦,對此更有堅定的信念和不移的意志力。信念不是在嘴巴上說說而已,它必須接受現實的嚴酷考驗。當孔子周遊列國推銷他的政治理念時,一再遭遇挫折與打擊,但他還是不改其志。當在匡地被誤認為陽虎而深陷險境時,他說:「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意思是說周文王死後,周朝的禮樂文化傳統都落在他身上,如果上天不想讓這種文化滅絕,那麽匡人又能把他怎麽樣呢?

  在經過宋國時,宋國司馬桓魋要來追殺他,孔子再次說:「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他認為上天賦予他倫理的正道,桓魋這個人根本無法傷害他。而師生一群人在陳國斷糧時,隨從的弟子都餓病了,心志動搖了,孔子卻照樣「慷慨講頌,弦歌不衰」。在現實無情的考驗下,他的信念依然屹立不搖,這才是真正的信念。

牢騷只是一時,很快又重整旗鼓

  真正的信念也不會因他人的勸誘而動搖。孔子在僕僕風塵途中,因時運不濟而搞得灰頭土臉時,有接輿、長沮、桀溺等好幾個隱士出面勸他:「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微子)意思是如今天下大亂,誰也改變不了,要他與其四處碰壁受挫,不如退隱,獨善其身;但孔子都不為所動,照樣走自己的路。

  當然,要說孔子在漫長的想實現其政治抱負的追尋過程中,沒有絲毫、片刻的猶疑,恐怕也是言過其實。孔子當然猶疑過,只是在短暫的猶疑後,很快就又重整旗鼓,勇往直前。譬如他曾經感嘆:「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公冶長)如果他的政治主張行不通,那他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而能跟隨他的大概只有子路吧!子路聽了很高興,但孔子馬上又改口說「無所取材」(找不到做大筏的材料)。

  孔子也曾表示「欲居九夷」,有人說九夷蠻荒之地太閉塞、落後了,他馬上又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如果有像我這樣的人去,就不會閉塞、落後了。很顯然,這些說法很可能都只是他一時的牢騷而已,說不定孔子還真的想到「天涯海角」去實現他的抱負哪!

知其不可而為之

  雖然說堅定的信念有助於理想的實現,但人生的一個殘酷真相是並非「信」就都能「成真」,當你發現離「成真」越來越遠時,面臨的則是一個更嚴酷的考驗。在孔子周遊列國後期,這樣的態勢已越來越明顯,但他還是繼續在宣揚他的理念,石門的守門人就說他是一個「知其不可而為之者」(憲問),而孔子對這樣的稱謂似乎也受之無愧、甘之如飴。

  所謂「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微子)到後期,孔子對其政治理想的難以實現,已經了然於心,而他之所以繼續四處奔走、鍥而不捨,乃是在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因為這是他的信念所在,也是生命意義之所在,就像衛國的儀封人說他:「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八佾)老天要以他做為警世的木鐸,來垂教世人。雖然到最後,他終究還是沒有實現他的理想,但他這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與信念,卻為後人留下了一個精彩的典範。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文天祥有詞云:「世態便如翻覆雨,妾身原是分明月。」鄭板橋有詩云:「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在人生的旅途中,不管要追求或實現什麼,我們需要的正是這樣的信念與意志力。只要你認為你的理想是對的、是你應該追求的,那不管能不能實現,你都應該堅持,因為就像英國神學家司布真所說:「小小的信念會將你的靈魂帶往天堂,大大的信念則將天堂帶給你的靈魂。」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