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對自己、人生、所置身的社會與世界、還有如何從事生命的追尋都各有看法。看法雖然因人而異,但粗略可分為下面兩大類:一是用悲觀的心態,從負面的角度去看;一是用樂觀的心態,從正面的角度去看。不同的觀照角度和心態,會讓人對自己和人生產生截然不同的預期、行動與結果。
孔子用什麼心態看流水?
《論語》裡有這麼一段: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我們要如何理解這段話呢?傳統的看法認為孔子是在感嘆歲月如河水般不斷流逝,失去的再也無法挽回。如果你這樣理解,那你可能就會心生惆悵,甚至悲從中來;但這其實只是悲觀心態、負面角度的看法。如果你改用樂觀的心態、正面的角度去看,那你可能就會認為孔子是驚覺於光陰像流水般不斷前行,我們應該效法流水自強不息,永不間斷地向前奔流,即時把握當下;結果你可能就會受到鼓舞,想更加善用你的人生。
問題是在川上看著流水的孔子,他真正的看法是什麼呢?我以為他會用樂觀的心態、從正面的角度去看。因為他自己說過「知者樂水」(雍也),一個明智的人會喜歡水、喜歡看水、甚至想要效法水,因為水是活潑的、能通達各處、隨遇而安、不斷奔流、自強不息的。孔子是一個明智的人,所以他在川上,看著不斷向前奔流的河水時,「理應」會有我在上面所說的正向與樂觀的看法。
樂觀與悲觀、正向vs.負向
當然,人生與世事相當複雜,我們對它們的看法也不是黑白分明的,世界上少有絕對樂觀或絕對負向的人。所謂樂觀或悲觀、正向或負向只是比例的問題,如果你對多數問題的看法都是樂觀多於悲觀,正向大於負向時,那就可以說是一個樂觀、正向的人;反之,則是一個悲觀、負向的人。樂觀與正向並非全都是好的,而悲觀與負向也不是一無是處,就像有人說:「樂觀者發明了飛機,悲觀者發明了降落傘。」它們對人類與生活可說都各有貢獻,但認真說來,如果沒有飛機,又何需降落傘?所以整體說來,正向與樂觀還是應該優先於負向與悲觀,而且也更有價值。
其實,不只對流水、對其他事物,乃至於對整個人生、生命意義的追尋等,一個明智的人都應該從正面的角度、用樂觀的心態去觀照。因為當你這樣看時,人生就會染上光明與瑰麗的色彩,你相信自己和世界可以變得更美好,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你將因此而充滿希望與活力、積極進取,努力朝自己的目標邁進。但如果你從負面的角度、用悲觀的心態去觀照,那麼人生就會變為暗灰色的,因為你相信自己和世界只會越來越糟,一切的努力都屬徒勞,而只能在消極絕望中唉聲嘆氣,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和出路在哪裡。
晚近的一些科學研究更指出,正向、樂觀的心態可以讓人活得更長壽、更健康、更快樂,而且有更好的學習成果。就像盲人作家海倫‧凱勒所說:「沒有一個悲觀者曾發現星星的祕密,或航行到未知的地方,或是為人類的心靈開啟一個新的天堂。」所以,如果你想要為自己開創一個更美好的人生,你就必須先有正向、樂觀的心態。但顯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心態,為什麼有些人樂觀、有些人卻悲觀呢?很多人認為這是先天的氣質使然,其實它們主要來自後天的學習與個人的抉擇。
從不怨天,不尤人到樂以忘憂
當孔子帶著弟子周遊列國來到楚國,葉公向子路問孔子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時,子路沒有回答,孔子知道了,對子路說:「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述而)這表示孔子希望讓學生和世人知道,他是一個樂觀進取的人。有人說:「你無法決定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但要怎麼看它們卻完全來自你的選擇。」孔子出身寒微,又遭逢亂世,生命的客觀條件很差,但他選擇「不怨天,不尤人」(憲問),早年努力向學,後來更誨人不倦,希望透過教育與從政來改變自己和社會。即使不被人了解、甚至被誤解,他也是「人不知而不慍」(學而)。他的「發奮」、「不倦」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因後天的自我抉擇所形成的樂觀進取的行為模式;而「樂以忘憂」,則更是以樂觀的心態或從事讀書等樂事來忘記、消解讓人憂悶的瑣事。
樂觀心態的另一個特徵是對人對事都往好的一面去想、去看,孔子說的「不逆詐,不億不信。」(憲問)不預先懷疑別人詐欺,也不猜測別人不誠實,正是這個意思。而在需要做選擇時,當然也是選擇正面的標的,譬如居住環境,「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里仁)選擇民風仁厚之地,不只正面,而且是明智之舉。
世事與人心都非常多樣,但孔子關注的顯然是正常、光明、合理的一面,他的「見不善如探湯」(季氏),看到人性中惡劣的一面時,好像手碰到熱水般連忙縮手,似乎避之唯恐不及;但這並非鴕鳥心態,而是認為對黑暗、邪惡的東西了解得再多,用意也不過是在避開它們,那何不直接選擇看事情光明、善良的一面,「見賢思齊」(里仁)、「擇其善者而從之」(述而)呢?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對人生不僅懷抱正向、樂觀心態,而且還稱道這種心態。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述而)心胸開闊、光明磊落的君子,通常也是樂觀進取的;而心中忐忑、常懷憂戚的小人,則多半是消極悲觀的。反過來說,如果你對生命的看法是正向、樂觀的,那麼你就比較有可能成為心胸開闊、光明磊落的君子;但如果你的心態是負向、悲觀的,那就得小心不要淪為心中忐忑、常懷憂戚的小人。
從正面角度去看人生的樂觀者,常被譏為想法過於天真。持平而論,人生並非樂觀者所認為的那樣正面與樂觀,但也絕非悲觀者所想像的那樣負面與悲觀。這不只事實的問題,更是選擇的問題,在踏上人生征途時,能夠像孔子一樣選擇正向、樂觀的心態,其實就是選擇要做一個天真而又務實的人。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