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9071 陰陽合德:光明而又隱晦的人生指南

瀏覽次數: 61

捌 經營易:成就志業的明燈與暗盤 1

  人生與事業都需要經營,「經營易」旨在換個角度,活化古老的《易經》,讓它和現代人的社會生活接軌,提供歷久彌新又具有前瞻性的經營智慧與策略。開宗明義,我們要談的就是它的核心觀念:「一陰一陽之謂道」。

  如果將「一陰一陽之謂道」視為一種人生哲理,那它似乎一語道破了大家熟悉的生命真相:為人處世有兩套標準,一是擲地有聲、大家要共同遵守的大道理,這屬「陽」;一是不好明說、只能私下運作的潛規則,這屬「陰」;要活得有智慧,就要掌握陰陽相濟之道。當然,《易經》沒有這樣說,它的「一陰一陽之謂道」有更光明正大的含義。

  我們就從乾、坤兩卦談起。乾卦是陽卦,有剛健的屬性;而坤卦是陰卦,有柔順的屬性。所謂「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人是陽、有剛健的特質;女人是陰,有柔順的特質;男人跟女人結合,「剛柔相磨」,就會形成一個代表完滿和諧的「圓」(太極圖),這顯然也是「一陰一陽之謂道」。但就像《繫辭上傳》所說:「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陰陽與男女表面和諧,其實是尊卑、貴賤有別的。我們在前面已提過,《易經》有著明顯的性別歧視。

  但《易經》妙就妙在它自己也有陰陽兩面。再回到乾、坤兩卦,乾卦的《象傳》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思是君子要效法太陽的運行,有自強不息的人生。坤卦的《象傳》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是君子要效法大地的胸懷,以寬容之心包容萬物。「一陰一陽之謂道」在這裡的含義是我們應該將這兩者合而觀之,對自己要「自強不息」,對別人要「厚德載物」,也就是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樣才是一種理想的為人處世之道。

  如果我們據此再向前一步說:君子在有些時候可以剛健,也就是可以「陽」;在另些時候可以柔順,也就是可以「陰」。這表示什麼呢?表示《易經》的作者認為,他們心目中的理想君子在行為表現上是可以陽也可以陰,也就是陰陽兼具的。這讓人想起心理學大師榮格的觀點:人類的心靈含有雌雄兩性,每個男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縷女性化的靈魂,而女人則有男性化的靈魂,也就是在心靈上,每個人都是雌雄兼具、可陰可陽的。

  當代心理學更有所謂的「雙性人格論」:一個人若能兼具傳統的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並依情況需要而表現出最適當的行為方式(譬如在與他人做親密接觸時,會表現出情感豐富、溫柔、細膩的一面;而在需要競爭以達成目標時,也能顯露出果敢、進取的一面),才是更理想的人格型態。

  《易經》鼓勵我們一方面要「自強不息」,像天一樣剛;一方面又要「厚德載物」,像地一樣柔;不就是這個意思嗎?只是不那麼明顯,需要我們花點心思去參透而已,而這不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隱晦含意嗎?

  我到埃及旅遊時,在帝王谷法老王的墓穴裡,看到一幅有趣的壁畫:天空之神努特是位女性,她的丈夫蓋伯則是大地之神,空氣之神托起努特的身子形成天空,努特的雙手雙腳則和仰臥於地的蓋伯手腳相接觸,太陽每天早上從努特的陰門噴出,繞行天際,在日落時被努特吞入口中。《易經》的作者如果知道這些,大概不會再說什麼「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了吧?但我覺得不僅照說無妨,而且埃及與中國的兩種說法,我們也可以兼容並蓄,這也是「一陰一陽之謂道」。

  我們要怎麼看待自然萬物和人類社會、天道與人道、世間的紅男綠女?什麼才是理想的為人處世之道?要如何在這個濁世安身立命、乃至經營自己的人生和事業呢?「一陰一陽之謂道」為我們提供了光明而又隱晦的指引。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