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9058 箕子之明夷:彗星撞中國的調查報告

瀏覽次數: 5

陸 歷史易:社會真相的挖掘與想像 8

  「箕子之明夷」是顧頡剛在《易經》卦爻辭裡看到的第四個歷史故事,它出現在明夷卦的六五爻辭,顧頡剛認為「箕子」就是大家熟知的那個「殷末的仁人,他不忍見殷之亡,致有『為奴』(《論語》)及『佯狂』(《楚辭》)的痛苦。」但「明夷」是什麼呢?他還是沿用義理派的觀點,依坤(地)在上、離(火)在下的卦象,說它象徵「光明受阻」,而把「箕子之明夷」解釋成「箕子的晦氣」。

  其實,「明夷」可以有很多解讀。《說文解字.矢部》:「古者夷牟初作矢。」因為弓箭是東夷人發明的,所以「夷」也可以代表弓箭,「夷」字裡面還有個弓,字形看起來也像根帶尾巴的箭;「明夷」意為「閃亮的箭」(跟光明受阻意思完全相反)。

  另有一解說它代表一種鳥,因為明夷卦的第一個爻辭「初九:明夷于飛。垂其(左)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今版《易經》比更早的馬王堆帛書版少了「左」字),讓人想起《詩經》裡的「鴻鴈于飛。肅肅其羽。之子于征。劬勞于野。」還有「黃鳥于飛。集于灌木。」「鳳皇于飛。和鳴鏘鏘。」等等,它們都具有同樣的語法,所以「明夷」指的應該是一種鳥,但什麼鳥卻說法不一,有的說是鵜鶘,有的說是「太陽鳥」。

  《左傳.昭公五年》記載叔孫豹初生時,他父親莊叔為他筮了一卦,得到「明夷之謙」,也就是明夷卦的初九爻變,卜楚丘的解讀是:「明夷,日也。日之數十,故有十時,亦當十位。」不只認為「明夷」代表「太陽」,而且還說太陽的數目(日之數)是十顆。這讓人想起古人所說太陽裡有「三足鳥」(金烏)和「后羿射日」的神話。

  眾所周知,「后羿射日」的神話是說上古時代,天上本有(或忽然出現)十顆太陽,民不聊生,神射手后羿在人間共主的要求下,射下九顆太陽,……。神話看似天方夜譚,但往往也有所本,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台灣)院長趙丰推測,那很可能是在遠古時代,有一顆不算小的彗星闖入地球範圍,先解體成為九塊,地上的人們於是看到九顆巨大而明亮的火球,如同太陽般在中國的上空飛行(連同本來的太陽,就成為十顆太陽),大家非常驚恐……,最後,這九顆「太陽」撞擊地面,殞落在中國的某些地方。這個很可能發生、讓古人無法理解的自然現象在加油添醋下,就被編成了「后羿射日」的神話故事。《焦氏易林》對此的說法是:「十烏俱飛,羿得九雌。雄雖得全,且驚不危。」將后羿射下來的「太陽」稱為「烏」,應該就是傳說中的「金烏」(太陽鳥)。

  但這和箕子有什麼關係?趙豐推測,那次「彗星撞中國」事件可能發生在紂王時代(后羿射日是戰國時期才出現的神話),從這個角度來看明夷卦,那就解答了很多謎團:明夷卦「初九:明夷于飛。垂其(左)翼。」是在形容彗星碎塊在空中飛行的模樣,猶如發光的太陽鳥(也像「帶著尾巴的閃亮的箭」)。「君子于行。三日不食。」可能是說大家在路上目睹此怪異現象,驚恐萬分,吃不下飯;也可能是說有位英雄匆忙上路,要去為民除害。

  當時謠言四起,接下來的「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於出門庭。」大抵都是坊間的紛紛議論,對英雄如何去射殺「明夷」或與其搏鬥過程的文學性描述。為了安撫民心,紂王於是派當時很有聲望的箕子去調查真相,也就是「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而最後的「上六:不明晦。初登於天。後入於地。」則是在說箕子的調查結果為:那些「不明飛行物」剛開始時是在天上飛沒錯,但最後都墜落到地裡(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隕石)。

  這樣去理解,不只較為真實、明白、有趣,而且還為《易經》打開前人難以想像的一片天地,不是更有意義嗎?(對明夷卦,在最後一章談《明夷待訪錄》時還會再討論。)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