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易:社會真相的挖掘與想像 1
「歷史易」顧名思義,是要讓歷史與《易經》進行對話,從它們的相互交流與解構中,增加我們對歷史的了解,並豐富《易經》的意涵。一九二九年,學者顧頡剛在《燕京學報》發表的〈周易卦爻辭中的故事〉一文是首開先例的代表作。
如果你想求神問卜而到寺廟裡抽籤,那麼抽到的籤詩裡常有「伍子胥吳市吹簫」、「姜太公八十遇文王」、「韓信登壇拜將」、「關雲長秉燭達旦」等句子,顧頡剛說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歷史故事,一看名目就知道它們的涵義。但有些則比較隱晦,譬如牙牌數裡有一條:「三戰三北君莫羞,一匡天下霸諸侯;若經溝壑殉小節,蓋世功名盡射鉤。」只有熟悉文史的人才曉得這是在說曹沫和管仲不拘小節的故事。
為什麼要以歷史故事來預示「天機」呢?除了文化傳承外,顯然是在提示:求問者的遭遇跟故事中人的經歷有某種關聯性,至於什麼關聯,那就有賴求問者或解籤者的揣摩了。基於這樣的理解,顧頡剛認為《易經》用來預測吉凶的卦爻辭裡,應該也有不少類似的歷史故事,但因為年代久遠,我們已不熟悉當時流傳的故事,兼又卦爻辭的用語古簡,讓人霧裡看花,所以要從《易經》裡找到「歷史」,是一項艱難的工作。但顧頡剛還是找出了五個關鍵性的故事,而以第一個故事:「王亥喪牛羊於有易」最具震撼性:
《易經》大壯卦的六五爻辭:「喪羊于易。无悔。」旅卦的上九爻辭:「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喪牛于易。凶。」歷來的易學專家都不明其義,而憑空揣測。直到近代,王國維從出土的甲骨卜辭裡,發現史書未記載的殷商祖先王亥,並從《楚辭》、《山海經》、《竹書紀年》裡找到王亥曾從商丘越過黃河,到北方的有易高地放牧牛羊,生活優渥,但後來被有易人所殺,牛羊和僕人都被掠奪吞佔的故事。
顧頡剛根據王國維的考證,指出大壯卦裡說的「喪羊于易」和旅卦裡的「喪牛于易」,就是在說這個歷史故事。而有了這個歷史故事做背景,整段爻辭和附加的吉凶占斷,也跟著豁然開朗。
我們先說傳統義理派的解讀。《象傳》對「喪羊于易。无悔。」的說明是「位不當也」,有的說是羊在空地上走失了,有的說是因疏於照顧而走失,但為什麼這樣就是「位置不恰當」?又為什麼會「沒有遺憾」(无悔)?詮釋者不是裝聾作啞就是顧左右而言他。至於「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喪牛于易。凶。」字面解釋是鳥巢被火燒掉,旅行在外的人先笑後哭。在邊界丟失了牛,凶險。《象傳》的說明:「以旅在上,其義焚也。喪牛于易,終莫之同也。」意思是客旅他鄉而身處上位,從義理上講必然會招致焚巢之災。牛丟失了,最終不會有音信的。這種解讀,同樣讓人莫明其妙。
顧頡剛根據歷史故事,對爻辭做了全然不同的解讀:「喪羊于易。无悔。」是王亥在剛被有易人掠奪羊時,損失不大,他並不是很在意,也不覺遺憾。但情況越來越嚴重,到後來,「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喪牛于易。凶。」連住的地方都被焚毀,王亥這個外鄉來的旅人本來在此開懷過日,現在終於痛哭失聲,因為他的牛群全部被掠奪了,他面對的已是凶險的命運。而在筮問中,需要以這兩爻去預測未來吉凶時,王亥「喪羊于易」和「喪牛于易」的故事及箇中轉折,就可以為他們帶來啟示。
這種歷史挖掘與解讀,雖然被放在「歷史易」裡,但卻也有助於我們對前面「象數易」的理解。作為中國術數祖師爺的《易經》,預測準不準、你相信不相信是另一回事,但既然來求神問卜,就順便告訴你一些歷史典故及其吉凶走向,應該也是一種「寓教於卜」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