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 情色易:男歡女愛的隱喻與商榷 10
在六十四卦裡,漸卦()的爻辭頗有詩意,但在傳統義理派的眼中,它也成了君子立身處世的一個準則,《象傳》說:「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意思是漸卦的卦象為艮(山)在下、巽(木)在上,山上的樹木是逐漸才長得高大的,象徵循序漸進;君子應該效法它來修養德性,逐漸改善社會的風俗。卦辭:「女歸。吉。利貞。」也跟著被解釋成好比女子出嫁,按照一切禮節循序漸進,就能得到吉祥,有利於堅守正道。
從性或情愛的角度來看,漸卦的確是在談一個女子的歸宿問題,但絕非什麼按照禮節去婚禮,因為爻辭裡有「夫征不復。婦孕不育。」――丈夫出征未歸,在家的妻子卻懷孕了,無法養育;它談的其實是一個寂寞妻子情感歸宿的問題。有一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那就是去掉六爻的爻位和斷占語,只保留中間的敘事取象之辭,如此一來,漸卦就會成為一首古老的詩歌,而且還讓人想起《詩經》裡的〈豳風.九罭〉:
《易經‧漸卦》敘事取象之辭
鴻漸于干,鴻漸于磐,飲食衎衎。
鴻漸于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
鴻漸于木,或得其桷。
鴻漸于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
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
《詩經‧豳風.九罭》
九罭之魚,鱒魴。我覯之子,袞衣繡裳。
鴻飛遵渚,公歸無所,於女信處。
鴻飛遵陸,公歸不復,於女信宿。
是以有袞衣兮,無以我公歸兮,
無使我心悲兮。
漸卦裡的「鴻漸于陸,夫征不復」跟〈九罭〉裡的「鴻飛遵陸,公歸不復」結構與意境相類,兩者應該有某種關聯性。我們先來看〈九罭〉在說什麼,將它翻成白話是:「用細眼魚網去捕撈,捕到了鱒魚和魴魚。我遇到的那位公子,錦衣華服。大雁沿著沙洲飛翔,飛向何方?你走了會無處歇腳,多住兩天何妨。大雁沿著陸地飛翔,何時還鄉?你走了就不會再回來,多住兩天何妨。公子啊!我留下你的錦衣華服,請你不要走。不要使我心碎。」在古代詩歌裡經常出現的「魚」是男陽的象徵(魚水之歡),這首詩是在描述一個寂寞女子「捕捉」到她中意的情郎,他如「鴻」般翩翩出現(古詩裡的鳥,亦是男陽的象徵);兩人一見鍾情,在短暫的歡愛後,女子費盡心機,不想讓他離去。
沿著這樣的思緒,再來看漸卦的敘事取象之辭,若也將它翻成白話,就成了:「那位公子像隻鴻雁,先是飛降在河岸邊,又飛降在大磐石上,離我越來越近,我看他愉快地在那裡飲食。隨後,他又飛降在不遠處的平原上,越來越逼近我,但我丈夫出征未歸,如果我和你相好,懷孕了也不能養育,那該怎麼辦?啊!他竟已飛臨我家旁邊的高樹上,似乎是想找個棲息之地。(我心慌亂)。如今,他就在我眼前的丘陵上來回遊走,我已經三年未曾受孕(無魚水之歡),我不想再壓抑,禮教終究無法勝過我的情欲。於是,當他又像鴻雁出現在我眼前時,我迎向他,他的羽毛多麼漂亮啊,是我生命儀式的華麗裝飾。」
再回過頭來看卦辭裡的「女歸。吉。」出征的丈夫音訊全無,寂寞的妻子為自己找到歸宿,應該是件好事。當然,儘管個人覺得這樣解讀比前述義理派的觀點「合理」也更具「意義」,但還是有人會認為我這種說法「傷風敗俗」。
對任何現象做情色解讀,都需承受這種質疑(居心不良)與指責,特別是對被視為中華文化瑰寶的《易經》更是如此。在古聖先賢的義理與道德教誨裡,看到的居然是情色與愛欲,實在是愧對先儒。但世態原本就是如此,只是有些人「作愛時不忘救國」,有些人「救國時不忘作愛」罷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