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 情色易:男歡女愛的隱喻與商榷 5
在《易經》六十四卦裡,姤卦()是個特殊而奇妙的卦,它由一個陰爻和五個陽爻組成,而且陰爻在最下面(初爻),卦辭是:「女壯。勿用取女。」《彖傳》更進一步解釋:「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如果把陰爻視為女人,陽爻視為男人,那麼這個卦說的就是一個女人遇到五個男人的故事,而且還提醒大家,這個女人「很壯」,無法長久相處,最好不要娶她當老婆。
這樣的一個「壯女」到底是何模樣呢?姤卦初六爻辭說:「繫于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凶。羸豕孚蹢躅。」初爻為陰爻,正是對這位「壯女」的描述,先說最後一句,很多人說「羸豕」是「瘦弱的(母)豬」,既是「壯女」怎麼會「瘦弱」呢?陸宗達《說文解字通論》:「古羸婁同音,羸豕即婁豬」,也就是「發情的母豬」,那接下來的「蹢躅」――以腳蹄擊地,躁動難耐,正是對母豬發情的生動描述。
然後再回過頭來看第一句「繫于金柅」,柅有兩個含義,一是「止車物」,為置於車下阻止車子前進的木頭,就好像現在的剎車,所以整句的意思就成了用堅固的枷繩來拘束母豬,讓她乖乖待在家裡,免得她外出四處勾搭,製造醜聞(有攸往。見凶。)而被束縛的母豬,則因欲火中燒,躁動難耐,不住用腳蹄擊地。
但柅的另一個含義是「絡絲具」,用來纏繞絲線的棒子,所以「金柅」是黑話,暗指人工陽具,整個爻的意思變成性欲旺盛的壯女如果用「金柅」自慰,那也不致於出醜,但如果讓她外出招搖,那就很可怕了,看她走路一顛一扭的,就像發情的母豬騷態畢露,一定會招來一大堆登徒子,而她也不在乎,正可一女戰五男(卦象)。
《象辭》對此爻的解釋是:「繫于金柅,柔道牽也。」意思是「遇到強硬的對手,不要去硬碰,應該用柔軟的手段牽制對手,達到以柔克剛的效果。」真讓人啼笑皆非,但並非所有的儒家學者或義理派都持此觀點,譬如孔穎達疏的《周易正義》說:「女之為體,婉娩貞順,方可期之偕老。淫壯若此,不可與之長久,故勿用取女。」他承認此女之「壯」,指的是她的性欲,但顯然對此非常嫌惡,這樣的女人不僅不能娶她,而且還要嚴加束縛,所以「繫于金柅」當然就不是給她一支人工陽具,而是要為她套上枷繩牽制她了。
但不管「金柅」是什麼,接下來的九二爻辭:「包有魚。无咎。不利賓。」義理派的解釋是「廚房裡發現魚,不會有災禍;但不利於拿來宴請賓客。」剛剛還是一隻躁動難耐的母豬,怎麼忽然變成如此?其實,「包有魚」不是廚房裡發現魚,而是這個壯女懷孕了(包是黑話,指子宮),她沒什麼愧罪感,只是可能不利於她的「入幕之賓」。
性飢渴的壯女是樂於嘗試各種性花樣的,所以接下來的九三爻辭:「臀無膚。其行次且。厲。无大咎。」我們在前面已說過這是在暗指肛交,把屁股的皮膚都磨破了,但也沒什麼大礙(可能是因懷孕而改行肛交)。九四爻辭:「包无魚。起凶。」則指出另一種情況――激烈的性行為可能帶來流產。九五爻辭:「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則是在說壯女還是希望有後,以柔軟的柳條(杞)纏繞在葫蘆(瓜)上,掛在門楣(此為古老的求子習俗),結果就懷了男胎(章同璋,指男),夢星入懷(有隕自天)。最後的上九爻辭:「姤其角。吝。无咎。」姤為遇,角為人工陽具的黑話(角先生),又回到起始的情境,以人工陽具來滿足性欲,也沒有什麼不好。
硬拗嗎?但比起義理派把「以杞包瓜」說成「吾豈匏瓜」,把「姤其角」說成「頭上長角,孤芳自賞」,哪個比較「硬拗」?既然語意曖昧難解,那大家不妨發揮想像力,「各言爾志」,也許這也是當初編寫卦爻辭作者的一種用意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