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9034 不寧方來:發現十大行星或十大科技騙局?

瀏覽次數: 219

肆 科學易:格物致知的理想與歧路 4

  二○○五年七月底,美國天文學家邁克•布朗的團隊用巨型天文望遠鏡發現了太陽系的第十顆行星,舉世轟動。更令人震驚的是四天後,中國《華西都市報》報導:「早在六十五年前,第十大行星就被四川天文學家劉子華運用《易經》八卦推測出來了!」

  報導稱,到法國勤工儉學的劉子華,在一九三○年太陽系第九顆行星(冥王星)被發現後,即根據《易經》八卦原理,推測太陽系還有第十顆行星,於是利用天文參數推算出其運行速度、密度、與太陽的距離等,並將它命名為「木王星」,寫成《八卦宇宙論與現代天文學:一顆新行星的預測》論文,震驚巴黎和西歐學術界,也因而獲得巴黎大學的博士學位。邁克•布朗發現的第十顆行星跟當年劉子華所預測的「驚人地相似」。

  這真是一則振奮人心的大好消息,各地媒體爭相轉載與報導。一星期後,「反偽打假鬥士」方舟子在《北京科技報》發表〈欺世盜名的八卦宇宙論〉一文,強烈批評劉子華沿用古代錯誤的天文學知識,把太陽、月亮當成行星,認為太陽系總共應該有十二個星體,而且星體有男女配偶關係,太陽配火星、月亮配金星,孤家寡人的天王星就是要配他所預測的第十顆行星……。這樣的離譜論述怎能讓人相信?

  此文一出,立刻引起正反兩大陣營的激辯與攻防。「認同派」說劉子華的研究和預測再度證明了《易經》的睿智與優越性,而「質疑派」則說方舟子打得好,《易經》根本就是過時的迷信。接下來,《北京科技報》將「八卦預測第十顆行星」列為「二○○五年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六」,劉子華的遺孀則以侵犯死者的名譽權為由,將方舟子及《北京科技報》等告上法院。我綜觀那段期間媒體上的報導,彙整出下面幾個重點:

  一、劉子華根據「八卦宇宙論」與天文參數推測出來的「木王星」距太陽約七四億公里,公轉週期約為八百年。而美國天文學家發現的新行星距離太陽約一四五億公里,公轉週期約為五六○年。兩者相差「十萬八千里」,但在媒體的報導中卻成了「驚人地相似」。又,劉子華的「木王星」與太陽距離短而公轉周期反而長,理論上不可能存在,但支持者說:「又有誰敢斷言太空中永遠不會有與劉子華預測的天文參數大致相同的天體存在!」

  二、依照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二○○六年公佈的「行星定義」,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冥王星與木王星都被排除),但擁護《易經》的「認同派」又立刻改口說,這與八卦的卦數相同,《易經》八卦早就對此作出預言。

  三、劉子華在巴黎專攻的是道教,他在一九四三年因這篇論文取得的是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他的論文原本不被接受,後來因評審教授發現他論文所推算的結果,不談卦理,只根據天文参數也可獨立存在(也就是附加的八卦原理其實是「畫蛇添足」),才給予通過的。至於說論文「轟動西方學術界」,則「查無實據」。

  四、劉子華在論文裡說他「研究的最終目的」是想要「以現代天文資料來證實宇宙的真面貌能與八卦宇宙學理論相吻合」,但也明白表示:「我的研究途徑與我國專研易學者迥然不同而自成體系。……至於其它用來占卜的內容或神話傳說,本書概不涉及,因為神話與占卜同本書毫無聯繫。」換句話說,他要和利用《易經》來占卜算命者流劃清界線,但事後證明,對劉子華和他的「八卦宇宙論」吹捧最厲害的卻是這些人。

  劉子華遺孀控告方舟子「侵犯死者名譽」的官司後來雖由她獲勝,但因與「科學」無關,我們就略過不談。這裡只想藉這個事件提醒大家,談科學問題本應該是客觀理性、心平氣和的,但從上面簡單的介紹可知,其中夾雜著太多的誇大、扭曲、頑固、鄙夷與憤怒。在談「科學易」時,大家的情緒往往比談「義理易」甚至「象數易」時來得激動,因為在「科學」裡面似乎潛藏了太多文化與民族的尊嚴問題。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