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第60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治理大國,好像在煎小魚。用「道」來治理天下,鬼怪就起不了作用;不但鬼怪起不了作用,神祇也不會干擾人;不但神祇不干擾人,聖人也不會干擾人。鬼神和聖人都不干擾人,人民就能相安無事。
【弈後語】
在美國,雷根是非常受到人們愛戴的一位總統,他在一九八七年的國情咨文裡,引用了「治大國,若烹小鮮」這一句話。據報載,《道德經》的英文翻譯本因此而洛陽紙貴,在那幾天內,多賣了好一些。而在今日河南,相傳是老子騎青牛經過的函谷關太初宮門廊裡,還掛著一幅雷根發表國情咨文時的照片。
雷根會提到老子,應該是頗為贊同老子的治國理念。從現代的角度來看,「治大國,若烹小鮮」可以說是古典民本思想與自由主義的極佳比喻。在戰國時代,《韓非子‧解老篇》就對這句話做了解析:「烹小鮮而數撓之,則賊其澤;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貴靜,不重變法。」意思是說烹小鮮時,若一再翻攪,就會傷害牠的光澤,引申為治國不要一再去騷擾人民。漢朝的《河上公注》更進一步指出:「鮮,魚。不去腸,不去鱗,不敢撓,恐其靡也。」小鮮就是小魚,烹小魚的時候,為了不讓小魚碎爛,不只不能一再翻攪,還不能剝魚腸、去魚鱗,意思是不只不要過度去騷擾人民,更不可隨意剝削人民。它很傳神地表達了老子無為而治的基本精神,人民在不受干擾或有限度的法令下,擁有充分的自由與自主性。
這種治國方式不只符合自然之道,老子還進一步指出,只要依正道而行,國泰民安,那麼什麼鬼啦、神啦就會站到一邊去,發揮不了嚇唬或保護的作用。在這裡,老子又再度清楚表明他是一個理性的無神論者。孔子說:「敬鬼神而遠之」,他避談鬼神,但老子根本就不相信鬼神的存在,既不需要一個上帝或神來創造宇宙與萬物,也不需要借鬼神來彌補世間的不公不義,更不需要借鬼神來恫嚇人民,要大家聽命於統治者。因為他相信這個世界上真實存在而且可以依靠的就是自然之道,只要遵循自然的無為之道,不去騷擾人民,讓大家人盡其才,社會安和樂利,覺得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樣對「超自然力」就不會有什麼需求,也不必渴望有什麼鬼神的存在。無需求、不渴望,什麼鬼啦神啦自然就不會來騷擾你。
在春秋戰國時代,鬼神信仰相當普遍,除了民智未開外,生活的煎熬亦是一大因素。一般說來,政治越黑暗、社會越混亂,鬼神與宗教信仰就會越受到強調,而它們又轉而干擾個人的生活;老子很早就看穿了這樣的本質,所以在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裡,既不需要、更不希望有鬼神的介入。他只希望統治者能像深諳自然之道的聖人,「治大國,若烹小鮮」。
說到這裡,忽然想到雷根總統的夫人南茜非常相信靈媒與占星術,在為雷根安排行程時,常需聽取這些「超自然」的意見,而雷根似乎也不反對。就這點來說,我覺得老子比這位美國總統更理性而自由,他,還有更多的現代領袖,都依然需要向老子學習。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