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852 與道共舞:閉目內觀的精神修為

瀏覽次數: 2

道德經第52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天下萬物有一個起源,可稱它為天下萬物的母體。曉得了母體,就可以認識它的孩子;認識了孩子,再回去持守著母體,那麼終身就都不會有危險。

  塞住欲望的孔竅,關閉欲望的門徑,你就終身不會有勞苦愁煩。敞開感官的出口,滿足慾望的目標,你便終生都不能得救。能洞察細微,才叫「明」;能持守柔弱,才是「強」。運用外見的光,回復內在的「明」,不給自己帶來災殃,這就叫做永續不絕的常「道」。

【弈後語】

  母子關係是世間最親密與最珍貴的關係,在這一局,老子以母子關係來形容我們跟「道」的關係。

  「道」是我們與萬物的母親、內在本質,而萬物和我們都是「道」的孩子、外在表現(象)。如果我們掌握了「道」,就能知道萬物的運作概況,就好像了解了母親,多少也能知道兒子的情況。沒有母親就沒有兒子,每個兒子的身上都含藏著母親的本質,而只有穿透外在表象,去掌握那內在的本質,我們才能認識「道」,進而實踐「道」。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原意是阻絕外在的刺激與誘惑,將欲望減至最低,就不會有煩惱;但也是在說我們若想要求「道」、掌握生命之「道」,那就要閉目內觀,以內在的精神修為去提煉。而「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則是在說如果向外索求,追尋外在刺激、滿足感官欲望,那就是背道而馳,只會讓人越來越迷惘,終生不能得救。

  老子的這種觀念其實也是古今中外很多智者共有的想法,譬如西方的心理學大師榮格就說過:「只有當你朝內心看時,你的眼光才會變清晰…,那些往外看的,是在作夢;往裡看的,則是清醒。」知名的阿拉伯詩人紀伯倫也說:「我是一個旅行家和航海者,每天都在我的靈魂裡發現一個新領域。」當你經常閉目內觀,不僅能降低對外在刺激的追求,而且能發現和認識你心靈的豐饒,你內心含藏的「道」。

  這種內在觀照或冥思,不是任憑意念紛飛、胡思亂想,而是要和含藏於我們內心的「道」契合,隨之俯仰遨遊,了悟「道」的本質――「見小曰明,守柔曰強」。老子在前面已一再提醒我們,「道」跟世人的喜好經常相反,除了「無為」與「不爭」之外,「道」雖然可大可小,但我們寧可取其小,而且只有能洞見細微之處,能安於小,才是真正的明白(智);「道」雖然可剛可柔,但我們也寧可取其柔,而且只有能守柔示弱,才是真正的強者。

  「光」是外在表象,「明」是內在本質。所謂修道或得道,就是要「用其光,復其明」,透過對外在表象的省思,明心見性,恢復或重現我們內在的本質,也就是「道」。能夠做到這點,我們才能拋開世俗的羈絆,與「道」共舞,走到哪裡都逍遙自在。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