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759 八疵九徵:從行動中觀察與考驗人性

瀏覽次數: 4

第六篇 建立圓融的關係 9

  前面說過,在與人交往時,我們常因對方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或刻意製造的假象而「看錯人」,為了避免錯誤印象導致錯誤判斷,除了增加自己在這方面的心靈免疫力外,莊子又借孔子之口,提出九種認識對方、考驗對方的方法(九徵):

  君子將人派遣到遠方,觀察他是否忠誠;讓他在身邊辦事,觀察他是否恭敬;給他繁難的差事,觀察他是否能幹;向他突然提出問題,觀察他是否機智;交給他期限緊迫的任務,觀察他是否守信,把財物託付給他,觀察他是否清廉;告訴他處境危險,觀察他是否有節操,讓他喝醉酒,觀察他是否失態;讓他和異性混雜相處,觀察他是否會受色誘。①

  就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行動是觀察人性的最佳方法,在經過上述行動的考驗後,我們對一個人的好壞良窳就能有較正確的看法。另外,〈漁父〉篇也提到我們要注意一個人在言行方面是否有下列特徵:

  不是自己分內的事也兜著來做,叫做「攬」;沒人理會還說個不停,叫做「佞」;迎合對方的心意來說話,叫做「諂」;不辨是非地去巴結奉承,叫做「諛」;喜歡背後說人壞話,叫做「讒」;離間故交、挑撥親友,叫做「賊」;以偽詐的方式去讚美、詆毀他人,叫做「慝」;不分善惡、兩邊都討好,暗中攫取自己的利益,叫做「險」。②

  有這八種毛病的人,「外能迷亂他人,內則傷害自身;君子不和他們做朋友,明君不用他們做臣子」。《資治通鑑》有一則記載:某天,唐太宗散步到一棵大樹下,停步觀看,說:「這棵樹長得真不錯!」隨侍在側的宇文士及立刻隨聲附和,也對那棵樹讚不絕口。唐太宗聽了,正色說:「魏徵曾經勸我要疏遠諂佞小人,我不知道他指的諂佞小人是誰,但心中一直懷疑是不是就是你?現在聽你這麼說,果然就是你!」宇文士及嚇得立刻叩頭謝罪。雖然我們不必動不動就懷疑別人,但一個明智的人卻不可因別人的讚美與認同而讓自我「迷失」了。除了上面八種特徵,下面四種表現也值得注意:

  喜歡辦理大事,改變常理常情,用以釣取功名,叫做「放肆」;自恃聰明、專行獨斷,侵犯他人而剛愎自用,叫做「貪婪」;知過不改,聽到勸說反而更加為過,叫做「頑固」;別人的意見跟自己相同就認可,跟自己不同即使是好的也認為不好,叫做「傲慢」。③

  其實,上面這八種毛病、四種劣行(八疵四患)不只是我們在觀察他人時應注意的事項,

更是我們自己在為人處事方面應該警惕與避免的。如果大家能少一些這種毛病與劣行,那麼社會就能多一分安寧與祥和。

原文

①君子遠使之而觀其忠,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而觀其能,卒然問焉而觀其知,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告之以危而觀其節,醉之以酒而觀其側,雜之以處而觀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列禦寇)

②非其事而事之,謂之摠;莫之顧而進之,謂之佞;希意道言,謂之諂;不擇是非而言,謂之諛;好言人之惡,謂之讒;析交離親,謂之賊;稱譽詐偽以敗惡人,謂之慝;不擇善否,兩容頰適,偷拔其所欲,謂之險。(漁父)

③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掛功名,謂之叨;專知擅事,侵人自用,謂之貪;見過不更,聞諫愈甚,謂之很;人同於己則可,不同於己,雖善不善,謂之矜。(漁父)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