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743 自事其心:做情緒的主人而非奴隸

瀏覽次數: 1

第五篇 流露真摯的感情 3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情緒的製造商,但也是品管員。如何管控自己的情緒,讓它們在出場時盡善盡美,自己都覺得滿意,是每個人應該努力的目標。莊子提供給我們的是「無情管理」模式──不要有一般人的情緒反應,它的第一個方針是不要讓你的情緒傷害到你的身心。

  但要怎麼做呢?莊子告訴我們:

  從事內心修養的人,悲哀和歡樂的情緒都不會使他受到影響。知道世事艱難,無可奈何卻又能安於處境、順應自然,這就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①

  這段話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第一,所謂「內心修養」,除了雍容、恬靜等品性的陶冶外,更重要的是不要受到刺激就隨之起舞,而應該先以自己的認知系統去做評估、調節,然後再決定做什麼反應,也就是說要做自己情緒的主人,而不要淪為它們的奴隸。有一則關於佛陀的故事說:

  某日,佛陀行經一個村莊,村民對他說話很不客氣,甚至口出穢言。佛陀安詳地聽完後,向他們道謝,但因他必須趕赴別處,所以請村民等明天他回來時再詳談。一位村民不解地問佛陀:「難道你沒有聽見我們說的話嗎?我們把你說得一無是處,罵得狗血淋頭,而你卻沒有任何反應!」佛陀說:「如果你要的是我的反應,那你應該十年前就來,那時的我就會有所反應。但這十年來,我已經學會不再被別人所控制,我已經不再是個奴隸,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根據自己在做事,而不是跟隨別人在反應。」

  我們的情緒反應通常是針對別人而起,如果你因別人的沒教養而生氣,那你就受到他的擺佈,成了他的奴隸。要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就是不管別人怎麼對待你,都是他家的事,跟你無關,你不會隨他起舞,而只根據自己的原則來反應。

  其次,對於一些無可奈何的事,譬如死亡,我們則要學會接納它,就像在〈大宗師〉裡的的子輿,在臨死時心中一片安祥,泰然說:

  人的得生,乃是適時;死去,則是順應;能夠安心適時而順應變化的人,哀樂的情緒就不會侵入到心中,這就是古來所說的解除束縛。那些不能自求解脫的人,是被外物束縛住了。②

  不只死亡,人生還有很多不幸也都是不可避免、無可奈何的。心理大師榮格說:「除非接納它,否則不能改變任何事;責怪不是解脫,而是壓抑。」譬如你生了一個殘障的兒子,你要責怪誰?你越責怪就越憤恨不平,但卻無補於事;只有接納它,才能帶給你心靈的平靜與安寧,然後在理性思考中看出新的可能性,改變你的想法、改變你和兒子的關係、甚至改變你兒子的未來。

  總之,不管外在的人與事給我們什麼刺激,要怎麼反應都操之在我。就像瑞典諺語所說:「你無法阻止悲傷之鳥飛越頭頂,但你可以阻止牠在你的髮間築巢。」當有人對你做出讓人生氣、憤恨的舉動時,提醒自己「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怨恨是自己喝下毒藥,卻等著別人去死」;而在遇到無可奈何的苦難時,心平氣和地接納它,它就不再是困擾你的問題,而你也就超越了它。

原文

①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人間世)

②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謂縣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結之。(大宗師)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