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認清實際的需要 9
科技文明大大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不管是食衣住行、工作或娛樂,都因科技產品的使用而變得更方便、更豐富;但在豐富與方便之餘,我們似乎也變得更加無所適從、心情更浮躁、人際關係更疏離。其實,科技文明古已有之,只是不像今天這樣普遍、發達而已。莊子對科技文明有什麼看法呢?下面這個故事可以給我們一些線索:
子貢到楚國遊歷,回程路過漢陰時,看到一個老者正在整地開畦,抱著水甕來回澆水灌地,甚為辛苦,他於是向老者介紹一種利用槓桿原理省力的汲水機械──桔橰,灌園叟聽了,臉色一變,說:
我聽我老師說,有機械的必定有機巧,有機巧的必定會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就會失去純潔空明的心境,精神也跟著不安定;精神不安定,大道也就無法充實他的心田。我不是不知道你所說的辦法,而是感到羞恥,不願那樣做呀!①
子貢聽了,大感慚愧。後來子貢向孔子提起這件事,孔子也對灌園叟讚美一番。姑不論這個故事是否編造,它告訴我們兩件事:一是社會文明自古即有兩條路線之爭,功利實用主義色彩濃厚的儒家認為,桔橰用力小而功效大,所以應該用它來取代費力多而功效小的抱甕灌園;但道家卻認為機械會激起大家競逐的機心,快還要更快、巧還要更巧,人心會變得越功利越不安,他們追求心靈的安適、自由與飽滿,所以寧可抱甕灌園,而拒絕使用桔橰。一是道家的自然真樸主義勝過儒家的功利實用主義(最少在故事裡是這樣),莊子顯然是站在灌園叟與道家這邊的。
所謂「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當然有它的道理。譬如我們現在用電腦網路來找資料,比傳統的手工方法要方便而快速,但在上網搜尋時,我們忍不住就會瀏覽過多的資訊,網頁跳出來的速度稍慢一點,還會讓你不耐煩地亂轉滑鼠,而且在不知不覺間將電腦的「操控」模式運用在人際關係裡,這比起傳統悠閒的找資料方式確實更讓人「純白不備」與「神生不定」。
但其實,拒絕桔橰的灌園叟所抱的甕、所鑿的井,也都是人類為了省力、提高效率而創造出來的工藝產品和設施。我們不可能擯棄所有的科技產品,問題是要接納、使用到什麼程度?喜歡莊子的海森堡在《物理學家的自然觀》特別指出,灌園叟所說的「神生不定」是「人類今日危機處境中最適當的描述之一」,但問題不是出在科技本身,而是來自它們的飛速進展,快得使我們沒有時間去適應新的生活條件。今天最大的問題不是我們在做選擇而是在做適應──調整我們的觀念和行為去適應新的科技產品。
雖然時代不同,但社會文明的兩條路線之爭依然存在,在眾多的科技產品之前,我們面對了跟灌園叟同樣的情境,而他提醒我們,為了保有心靈的安適、自由與飽滿,一個有智慧的人應該堅守自己的選擇權,自行決定要讓科技產品介入你的生活到什麼程度,要懂得對某些科技產品說「不」。
原文
①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天地)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