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認清實際的需要 6
今天的社會充滿各種競爭,不只有各種大大小小的運動競賽、才藝競賽,你在學校或公司裡,也有定期的考試與考績,和同學、同事比高下;即使你不主動與人爭,還是有好事者會拿你和你的同行做比較,定出等級。我們不必排斥競爭,甚至應該歡迎競爭,因為競爭可以產生「社會激勵作用」,讓你發揮更多的潛能,表現出比平時更好的成績。但無可諱言,競爭也會讓我們感到焦慮、患得患失,甚至為了求勝而做出一些讓我們留下心理疙瘩的事。也許,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比較「自在」的競爭態度和方式。
鬥雞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競技活動,《莊子》裡有一個故事談到鬥雞:紀渻子為周宣王養鬥雞。過了十天,周宣王問說:「雞可以鬥了嗎?」紀渻子回答:「不行,還驕昂而恃氣。」十天後周宣王又問,紀渻子回說:「不行,還是聽到聲音、看見影像就會起回應。」十天後周宣王又問,回說:「不行,還會怒視而氣盛。」又過了十天再問,紀渻子回答說:「差不多了。」因為:
別的雞即使鳴叫,它也不為所動,看上去像木雞一樣,牠精神凝靜,別的雞不敢應戰,看到牠掉頭就逃跑了。①
「呆若木雞」這句成語就是從這裡來的。但這不是「呆」,而是忘掉競爭對手、忘掉勝負,放空一切後所產生的「凝靜」,不管其他鬥雞如何在旁叫囂挑釁,牠都「目無餘雞」,不為所動,這其實是一個競爭者夢寐以求的境界。很多競爭者在比賽時,不只在意輸贏,得失心太重,還有一個常見的毛病,就是將心思放在對手身上,密切去注意對方的一舉一動,並因此而焦慮苦惱,那就會造成「社會干擾作用」,讓你無法專心,自亂陣腳,結果反而表現得比平時更差。
贏得二○○四年奧運三米板跳水冠軍的郭晶晶,二○○八年在強敵環伺的情況下衛冕,而比賽地點就是在北京,記者問她是否感覺壓力特別大?郭晶晶說:「我沒感受到太大壓力。在哪裡比賽對我而言沒什麼不同,我只需要和我自己比賽。」這種「只和自己比賽」就是忘掉競爭對手、忘掉勝負,一種理想而自在的競爭態度(也許就是這種態度,而使她在北京奧運時順利衛冕成功)。「自在」,就是「別人不在」,大家都聽過一句成語叫「目中無人」,意思是「自視甚高,不將別人看在眼裡」,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當然需要有高度的自我評價,但郭晶晶所說的「我只需要和我自己比賽」,則是更高層次的「目中無人」,那不是妄自尊大,而是在比賽時,沒有感覺到競爭對手的「存在」。莊子故事裡那隻鬥雞的「目無餘雞」,正是這個意思。
所以,當競爭無法避免時,那就要做一隻理想的鬥雞:不管在哪裡比賽,不管競爭的對手有幾個、看熱鬧的觀眾有多少,你都不受影響,在你心靈的視野中,永遠只有你一個人在場,在那裡凝靜、自在而愉快地表現自己,忘記了別人,也忘記了輸贏。
原文
①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達生)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