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718 達理明權:對改變做出最佳的反應

瀏覽次數: 18

第二篇 找到安適的位置 8

  當逆境來襲時,莊子主張「安時處順」,這難免給人逆來順受、消極適應的感覺;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它也有積極的一面。眾所周知,達爾文進化論的八字真言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當生活環境發生改變時,最能適應環境的物種就得到活存和繁衍的機會。莊子順應自然的主張,多少就含有這個意思:

  懂得大道的人必定通達事理,通達事理的人必定明白應變,明白應變的人定然不會讓外物傷害自己。道德修養高尚的人火不能燒他,水不能淹他,寒暑不能損傷他,禽獸不能侵害他。這不是說他逼近水火、寒暑和禽獸而能倖免,而是說他們明察安危,安於禍福,進退很謹慎,所以沒有什麼東西能夠傷害他。①

  外在環境的變化既不可避免,也難以挽回。莊子認為當外在環境改變時,首要之務是不要讓改變傷害到你,其次是要尋找新的應對進退之道。這讓人想起達爾文所說的另一句話:「能繼續生存的不是最強壯,也不是最聰明的物種,而是對改變做最佳反應的物種。」

  什麼是「新的應對進退之道」?「對改變的最佳反應」呢?下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一個名叫小川菊松的日本人在商務旅行途中,聽到裕仁天皇透過電台發表詔書,告訴國民日本已經戰敗,決定投降。他深受打擊,也無心業務,含著淚水坐上了返回東京的火車。覆巢之下無完卵,國家已面臨前所未有之變局,美軍將大舉進入、甚至佔領日本。看著窗外極速飛逝的風景,他腦中一片空白……。

  但不論如何,人總是要面對現實,想辦法生存下去。想著想著,他忽然想到一件事:當美軍大量進駐日本後,會出現什麼新需求?一個前所未有的商機浮現在他的腦海中。於是在回到東京後,他立刻去找一家出版社合作,以最快的速度出版了一本《日米(美)會話手帳》,首印三十萬本,很快被搶購一空;到一九四五年底,更賣出三百五十萬本,小川菊松不僅因此成為富豪,也對增進日美的民間交流做出了貢獻。

  這也是安時處順。當國家已經戰敗,宣布無條件投降,你在那邊如喪考妣,悲痛、沮喪、憤怒、反抗、拒絕接受,又有何用?不僅無補於事,更是在浪費生命。不如平靜地接受這個改變,不要讓負面情緒傷害到自己,冷靜地思考在新的環境中自己可以做什麼,又不必做什麼;看似逆來順受,其實是對環境的改變做出最佳的回應,也可說是一個綜合版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了。

  前一陣子金融海嘯來襲,很多行業都陷入愁雲慘霧之中,更有不少人投資泡湯、失去工作;但在哀鴻遍野中,還是有人從劇變的環境中看到新的需求,調整自己的生存與發展策略,除了大家比較知道的二手商店、網路行銷(宅經濟)、進修培訓、心靈成長等的逆勢成長外,更有一些看起來怪異的商機,譬如保溫咖啡杯和蔬菜種子也成了熱門商品,但若理智思考「大家為了省錢將會怎麼做?又需要什麼?」這個問題,那麼自己在家裡泡好咖啡帶到公司、自己種菜是很可能發生的事,那麼保溫咖啡杯和蔬菜種子自然就成為新的需求了。 

  我們生存的環境隨時都可能改變。當改變發生時,莊子心中的達爾文說:「生存得最好的是對改變做最佳反應的人。」

原文

①知道者必達於理,達於理者必明於權,明於權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非謂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甯於禍福,謹於去就,莫之能害也。(秋水)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