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找到安適的位置 6
每個人都想完善自我,都在追求幸福的生活。但什麼叫做「完善自我」?什麼叫做「幸福」?每個人的觀點都不一樣;更糟糕的是,很多人沒有自己的看法,而是以別人的定義為定義,他想追求的是像別人一樣的完善,跟別人一樣的幸福,結果不僅迷失了自我,還為自己帶來不幸。
〈秋水〉篇裡有個大家耳熟能詳的「邯鄲學步」的故事:燕國壽陵的少年覺得趙國人走路的姿勢很優雅,於是到邯鄲去學習他們走路的姿勢,結果把自己原來的步伐也忘記了,最後只好爬著回去。這比前面所說的「東施效顰」更嚴重,不僅學不像學不來,而且還失去了自己原來的技能。莊子說:
我所認為的聰敏,並不是指傾聽別人,而是要傾聽自己。我所說的明察,並不是指看清別人,而是能看清自己。如果只能看清別人而不能看清自己,只羨慕別人而不欣悅自己,這就成了想擁有別人所有而不能安於自己所有,貪圖別人的安適而不自求安適的人。①
這段話讓人想起成龍。成龍如今已是家喻戶曉的國際巨星,但他的從影之路其實不太順遂,有很多年一直在跑龍套或當配角,第一次挑大樑是在李小龍暴斃後,導演羅維找他拍《新精武門》,並將他的藝名改為「成龍」,用意很明顯,就是要他學李小龍,成為「李小龍第二」,而《新精武門》也是完全在延續李小龍的《精武門》。影片推出,賣座只是差強人意,接著又拍了好幾部類似的武打片,但都成績平平,無法像李小龍般大紅大紫。後來是導演袁和平看出他有別於李小龍,屬於他個人獨有的幽默風趣特質,而將他的幽默風趣和身手不凡做巧妙的結合,開創獨樹一幟的「喜劇功夫片」──《蛇形刁手》和《醉拳》。因為接連這兩部片子都讓觀眾耳目一新、拍案叫好,票房迭破紀錄,才使他脫穎而出,逐步建立影壇巨星的地位。
《醉拳》的成功,讓成龍因「醉」而「醒」,發現了他的自我;也讓成龍對「做自己」有了充分的自信。其實,李小龍的成功也是在做他自己。成龍自成龍,李小龍自李小龍,一個人想要出人頭地就必須「走自己的路」。別人再怎麼好,那永遠是別人,削足適履地模仿別人,踏著別人的腳步前進,不僅走不遠,更無法留下足跡。
如果只能從別人的身上看到幸福,只想得到別人所擁有的,卻忘記甚至想拋棄自己所擁有的,其實是一件既糊塗又悲哀的事。在群雄並起、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安貧樂道的莊子其實也是在「做自己」,他雖然勸大家不要太自我中心,但還是鼓勵大家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生命的價值在於彼此「互不相似」,不羨慕、不貪圖別人所擁有的東西;珍惜、善待自己所擁有的特點,讓它們獲得淋漓盡致的揮灑,才是完善自我,獲得幸福的最佳方式。
原文:
①吾所謂聰者,非謂其聞彼也,自聞而已矣﹔吾所謂明者,非謂其見彼也,自見而已矣。夫不自見而見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駢拇)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