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713 魚與熊掌:彰顯自己價值觀的抉擇

瀏覽次數: 25

第二篇 找到安適的位置 3

  人生看似無限可能,但到頭來,我們都只能經驗有限的人生,而這種有限性通常是來自自己的選擇。「你今天會在這裡,因為你選擇來到這裡。」人生就是我們大大小小選擇的總和,不管看起來多麼「身不由己」,也都是你的選擇(選擇聽命於人);而不管選擇的大或小,都是在反映我們內心的想法。在人生的旅途上,莊子曾做過某些重大的抉擇:

  莊子在濮水邊垂釣,楚王派遣兩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說:「楚王希望把國內政事委託先生您。」莊子手持釣竿,頭也不回地說:「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盒裝著它,用巾飾覆蓋它,珍藏在宗廟裡。請問這隻神龜是寧願死了留下骨骸來顯示尊貴呢,還是寧願活著在泥水裡拖著尾巴爬?」兩位大臣說:「寧願活著拖著尾巴在泥巴裡爬。」莊子說:「那你們走吧!我還是希望拖著尾巴在泥巴裡爬。」①  

  在位尊權重的一國丞相和卑微無名的市井小民間,莊子為什麼會選擇當個卑微無名的市井小民呢?這主要是在反映他的價值觀──「自由自在勝過一切」。有人有許會說,莊子要大家打破對大小、美醜、是非、成敗、貴賤等相對的差別觀,既然如此,那選擇這個或選擇那個,不是也沒什麼差別嗎?這對莊子其實是很大的誤解,他是要大家「先破而後立」,不可被世俗的觀念、他人的說法所迷惑,而要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然後依自己的價值觀去做判斷、做選擇。在〈山木〉篇裡,莊子還提到一個假國人逃亡的故事:

  林回捨棄價值千金的璧玉,背著嬰兒逃走。有人問:「為了錢財嗎?嬰兒的價值太少了;為了怕拖累嗎?嬰兒的拖累太多了。他捨棄價值千金的璧玉,背著嬰兒逃跑,究竟為了什麼呢?」林回說:「我和璧玉是利的結合,和嬰兒則是天性的關聯。」以利益相結合的,遇上困厄、災禍、憂患時就會互相拋棄;以天性相連的,遇上困厄、災禍、憂患時就會互相收容。互相收容與互相拋棄,相差得太遠了。②

  這段話雖然也有強調親情比利益更持久的意思,但當利益和親情成為「魚與熊掌」時,並非人人都會選擇親情的,譬如劉備,當曹操拿下荊州時,棲身於荊州的他倉皇而逃,曹操輕騎急追,追上了劉備,劉備在緊急中就拋妻棄子,自個兒騎馬脫困。當然,你的選擇在反映什麼樣的價值觀,世人也都看在眼裡。重要的是你是否問心無愧。

  每個人都有他的價值觀,價值觀就好像我們在人生大海上航行的壓艙物,它讓我們在風浪中維持重心的穩定,安穩地駛向我們所選擇的港口。莊子為什麼能泰然拒絕宰相的高位?林回為什麼甘願捨棄價值千金的璧玉?因為他們心中都有一套明確、清晰的價值觀,讓他們不僅能安於自己的選擇,而且對與之抵觸的其他東西都能平靜、愉快、無怨無悔地大聲說「不」,這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①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秋水)

②子獨不聞假人之亡與?林回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或曰:「為其布與?赤子之布寡矣;為其累與?赤子之累多矣。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屬也。」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害相棄也。以天屬者,迫窮禍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山木)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