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 6
●禪是一種對立超越 11
敝帚自珍,君子自愛。但自珍不要自貴,自愛不必賤人。
有一個和尚問:「什麼是三寶?」
總印禪師說:「是稻子、麥子和豆子。」
和尚說:「學生無法理會。」
總印說:「但大眾卻都很高興地奉持著啊!」
在佛教和禪宗裡,三寶指的是「佛、法、僧」,和尚是明知故問,總印就給他一個明知故犯的答案。
但回答「稻子、麥子和豆子」卻也別有含意。不同階層、不同信念、不同經驗的人本就都各有其「寶」,重要的是不要有差別心,不要自以為是,不要認為自己所珍貴的才是「寶」,別人的就都是「垃圾」。
老百姓所奉持的「稻子、麥子和豆子」跟佛教徒所奉持的「佛、法、僧」,同樣是寶,同樣尊貴。當然,三寶飯裡的油雞、燒鴨和叉燒,也不例外。
其實,能將平平凡凡的東西視為「寶」,那才是真正「寶貴」的見識。
一個萎靡的中年男子來到寺院,說想要削髮為僧。
住持問他:「你為什麼想要出家?」
那人說:「因為失業。」
住持愣了一下,但隨即又問:「你出家後有何打算?」
那人說:「我想奉持三寶。」
住持眼睛一亮:「你知道什麼是三寶嗎?」
那人回答:「吃得飽、睡得飽、玩得飽。」
住持搖頭苦笑:「小寺容不下你這尊大菩薩。」
吃飽睡飽,悠游閑歲月、瀟灑度時光,當然也是「寶」。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夜市也有三寶:珍奶、雞排、燒仙草。你有你的三寶,我有我的三寶,只要消受得起,而不再要求四寶、五寶、六寶,又有什麼關係?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