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 26
一 禪是一種思考洗禮 8
不同的思路帶領我們前往不同的終站,半路轉個彎,小菩薩就走進了大廟。
有一天,溈山和仰山師徒一起去放牛。
溈山指一指牛群,問:「這裡面有菩薩嗎?」
仰山回答:「有。」
因為眾生平等,眾生皆有佛性,所以仰山回答「有」。有,就是肯定。
「生命有意義嗎?」「生活裡有快樂嗎?」即使你不確定,但不妨都先回答「有」。因為只有先這樣想,先給予肯定,你才會朝這個方向去找,才能發現「的確有」。
溈山又問:「你看哪頭牛是菩薩,指出來讓我看看。」
仰山看看牛群,反問:「師父懷疑哪條牛不是菩薩,指出來讓我看看。」
溈山一笑作罷。
仰山如果指出哪一頭牛「是」菩薩,那他就落入了思考的陷阱,表示他有分別心的迷障。
但他反問溈山哪一頭牛「不是」菩薩?因為多了一個字,觀照的角度和思考的方向都為之一變,不只使他跳出了陷阱,整個的牛群也因而變得可愛許多。
在思考問題時,多數人也都習慣用「是」來觀照考量,譬如問哪個「是」好人?什麼「是」我快樂的泉源?哪些「是」我可以幫忙的……?這樣的分辨和揀選,分別心太重,得到的答案也是狹隘的。
但如果能加一個字,用「不是」來思考,改問哪個「不是」好人?什麼「不是」我快樂的泉源?哪些「不是」我可以幫忙的……?你將發現,這種「逆向思考」讓世界變大了,你的心胸變寬闊了,每個人、每件事也都變可愛了。
人生,總免不了有分辨、揀選的時刻。要如何分辨、揀選,需要的不是費心,而是慧心。慧心,就是學仰山禪師加個「不」字,作聰明的逆向思考。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