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民族的幽闇心靈系列》總序
打開漢民族的一口心靈大黑箱
黑格爾說:「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收錄民間軼聞與傳奇的筆記小說,汗牛充棟地存在於中國文學史中,成為獨樹一幟的文類。它存在的「理」是什麼呢?
我覺得筆記小說可以說是漢民族的一口「心靈大黑箱」,因為裡面裝的大抵是子所不語的怪力亂神。過去的文人喜歡說,這些故事的用意是在「正人心,寓勸懲」,但我認為它們更可能是在宣洩被儒家「憂患意識」所壓抑的「幽闇意識」。它們要訴說的乃是真正屬於中國廣大庶民階級的心理、思維、文化、知識和生命。
從這個角度來看,筆記小說就像「心靈化石」般,成為我們理解漢民族幽闇心靈最豐富、也最珍貴的「考古」材料。要進行這種理解,我們需要有迴異於傳統文人的視野、心態和方法學。
在「漢民族的幽闇心靈系列」裡,筆者從最接近我們的明清筆記小說著手,從中篩選出具代表性而又有趣的故事,分為魂魄、命運、情色、妖精、奇詭五大單元,將它們譯為白話,以之做為解讀的材料。在解讀時,我們一方面回顧過去,到更古老的諸子百家思想論述裡去尋找它們的觀念源頭,挖掘它們的歷史深度。另一方面則立足當代,放眼世界,以現代心理學、人類學、自然科學的相關檔案與知識,對它們從事比較、分析和解構,以期對漢民族集體的心靈樣貌──包括它們所呈現的人類普同性與所流露的中國獨特性,都能有較深刻的掌握和認識。
現在,就讓我們悄悄地打開這口「心靈大黑箱」,讓古老的精靈復活,讓它們為我們訴說它們的血緣、系譜和身世。
王溢嘉 一九九三年四月
《情色的圖譜》自序
問世間,性是何物──重新解讀漢民族的情色網絡
性是人類與動物所共有,但也亟欲與動物劃清界限的一種本能,為了和動物劃清界限,幾乎所有的民族都嘗試對性施以各種文明調教,但具有猖狂生命力的性卻也一直在抗拒這種調教,每個民族、甚至整個人類的性發展史,可以說就是一部本能與文明相互拉鋸、矛盾、衝突與妥協的歷史。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性也不是一夜的差事。想要釐清人類的性處境,我們有必要先了解它的來龍去脈。明清筆記小說裡的性或情色故事,記錄了在矛盾和衝突中翻滾浮沉的華人男女所曾有過的快樂與痛苦、好奇與興奮、羞愧與憤怒、聖潔與卑污、吶喊與呻吟、殘酷與慈悲、陷溺與解脫,它們是我們理解漢民族在「性」字這條路上,有過什麼「心」路和「生」路歷程的珍貴材料。
本書在進行這種理解時,採用的是大家耳熱能詳的「演色法」,也就是認為人間性事盡管繽紛多釆,但卻是由男人、女人、生殖、快樂、競爭、利益、健康、道德、法律、權力、藝術等幾種原色依不同的比例配演而成,本能與文明的矛盾、衝突和妥協,在更基本的層面上,乃是原色與原色間複雜的生剋關係所引起的,而性的讓人「五味雜陳」,就在於它的「五色雜陳」。
在將這些故事「拆色」後,我們發現在原色的層面上,人類跟動物其實沒有什兩樣,所不同的是人類以更精致或更慧黠的方式去繁衍後代、追求快樂、維護健康、獲取利益、從事競爭、分化性別、美化性事、運用權力、講求道德和制定法律而已;而中國人和世界其它民族也相去無幾,所不同的是每個民族都因歷史的偶然或社會文化條件的殊異,而以相同的原色配演出不太一樣的性圖像。
以這樣的「演色觀」來理解人間性事,雖然比較吃力,但卻能讓我們更真確地掌握性的動態面,譬如由快樂領銜演出的性放縱文化和由道德領銜演出的性壓抑文化,如何在歷史裡消長浮沉,乃至於相互浸染、滲透,而成為今日錯綜複雜、搖擺不定的性圖像。又譬如在男人與權力過度結合的父權社會裡,做為社會學上強者的男人如何以其權力為性「配色」,來克服他們在生物學上的弱點──對妻子所生子女是否為自己骨血可信度的懷疑、對自身健康的憂慮與對女性性能力的畏懼等,讓我們能更真確地了解中國乃至其他父權社會性道德雙重標準的根源及其未來的走向。
當然,更重要的是漢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如何以這些原色配演出深具文化特色的性圖像──譬如男人的房中術、女人的三寸金蓮與貞節牌坊等;還有漢民族如何以其生命的韌性在矛盾與衝突中衡情度勢,尋求最符合自身福祉的「安性立命」之道。不管怎麼說,從占了全球近四分之一人口的事實看來,漢民族在性實踐方面的成果可以說是相當豐碩的,而隱藏在這個事實後面的到底是什麼樣的性意識和心靈樣貌,很值得我們推敲。
王溢嘉 一九九五年九月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