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cwang-world.com/wp-content/uploads/2024/08/△05.jpg)
夢之異 6
《聊齋》卷一〈成仙〉一文說,周生與成生為杵臼知交,成貧,終歲常依周。周以細故與豪門興訟,成勸之:「強梁世界,原無皂白。」周不聽,終繫於獄,備嚐凌辱。成為友赴湯蹈火,入京哀號上告,歷經波折,始獲平反。成自經訟繫後,世情盡灰,招周偕隱,周溺少婦,辟笑之。後成隱於勞山上清宮,逾八九年忽至,周大喜,把臂甚歡。二人抵足而寢,周晨起視鏡,見己貌已變為成,訝曰:「成生在此,我何往也?」知成以移形幻術招隱,即往勞山,遇成而竟不識自己本來面目。後經一僮引導,於奇花異禽之山中見成,夜坐蒲團,周身覺與成易位,又恢復原來容貌。
既曙,周塵俗念切,浩然思返。成固留之,周於寐息中,忽覺已飄然至家門,見妻與一僕同杯飲,狀甚狎褻,周怒火如焚,奔告成,乞為助。成以劍闢門,周則借劍殺妻。與成尋途而返時,驀然忽醒,則身在勞山臥榻,驚疑不定,成笑曰:「夢者兄以為真,真者乃以為夢。」周見成劍濺血猶存,駭而整裝歸家,則門戶蕭索,其弟曰:「兄去後,盜夜殺嫂,酷慘可悼,於今官捕未獲。」周如大夢乍醒,遂與成入山歸道。
這是一則曲折離奇的「悟道成仙」故事,成生欲引導周生歸道,先後歷經三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裡,兩人涉入訟繫,成生世情盡灰,勸周偕隱,但備受凌辱的周生,仍溺於少婦,無心歸道。在第二階段裡,成生以幻術和周易身,想讓周生領悟肉身之虛幻而歸道,但周仍執迷不悟,他親赴勞山,為的是想討回自己的肉身,在恢復原貌後,即浩然思歸。在第三個階段裡,成生再以幻術令周生於夢中歸家,目睹其難捨之愛妻原是出牆之蕩婦,憤而殺妻後,終於幡然大悟,入山歸道。
人生最難勘破者是情關,而周生唯有在勘破這最後的情關後,始能徹底地捨離紅塵。在《今古奇觀》莊周試妻的故事裡,「悟道成仙」的莊周以幻術詐死,變出一個風流倜儻的王孫,對妻子田氏的情慾與貞節做了一次相當無情的考驗,在田氏知道一切是幻而羞憤自殺後,莊周輕鬆自在地鼓盆而歌:「大塊無心兮,生我與伊;我非伊夫兮,伊豈我妻?偶然邂逅兮,一室同居;大限既終兮,有合有離。人之無良兮,生死情移,真情既見兮,不死何為?」這種境界大概正是成生所欲引導周生去領悟的一種「道」吧?
在悟道的第二階段裡,成生要周生領悟肉身是虛幻的,只有意識才是真實的。在第三階段裡,則更進一步指出,意識中的某些執念——特別是情愛的執念,也是虛幻的。而成生用來破除執念的方式是無情地揭露「他方意識之背叛」,讓周生目睹妻子背己偷漢,以及自己怒而殺之所生的「真情之虛幻感」。不過我們必須注意,所謂「妻與一廝僕同杯飲,狀甚狎褻」,也有可能只是成生故意搬弄的一種「幻境」,事實上,周妻也許是苦守孤枕寒衾,以待夫歸。可憐的周生不自覺地掉入一個「有道者」所安排的人生陷阱,拿起成生早就準備好的利劍,犯下莫名奇妙的殺妻之罪。他在紅塵已無容身之處,而「不得不」與成生入山歸道。整個過程以如夢似幻、假假真真的方式來呈現,也許是為了增加「道」的「玄之又玄」,但卻很「清楚」地讓人認識了這種「道」的「混淆無明」狀態。
當然,「境由人生」,即使「妻子偷漢」是成生所搬弄的「幻境」,周生的受激多少也反映了他心中深藏了此一疑慮,成生只是為他掏出潛意識中的污泥,逼他正視而已。但問題是我們必須以這種方式來「悟道」嗎?必須放棄自己世俗的慾望,掏出自己心中的疑慮,然後要他人付出「血的代價」才能「悟道」嗎?利用這種方式所悟出的到底是什麼「道」?筆者是相當迷惑的。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