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鬼之魅 9
「甲級鬼屋」者,「腐敗的屍體就埋在屋內,不散的陰魂會出來置生人於死地之屋」也。《聊齋》卷十三〈噴水〉一文屬之。話說萊陽宋某,為部曹時,所賃地甚荒落。一夜,二婢奉太夫人宿廳上,聞院內撲撲有聲,如縫工之噴衣。太夫人促婢起,臨窗窺視,「見一老嫗短身駝背,白髮如帚,周院環走,急作鶴狀,行且噴,水出不窮。」婢愕回告,太夫人亦驚起,兩婢扶窗下聚觀之。「嫗忽逼窗,直噴櫺內,窗紙破裂,三人俱仆」。翌晨,家人叩門不應,撬扉入,見一主二婢,駢死一室,一婢胸下猶溫,灌之而醒,乃述所見。宋某細窮老嫗沒處,「掘深三尺餘,漸露白髮;又掘之,得一屍,如所見狀,而肥腫如生,令擊之,骨肉皆爆,皮肉皆清水。」
筆者翻遍「鬼籍」,找不到有科學家參與調查,既可信賴又可資比較的此類「甲級鬼屋」,但在民間傳說裡,這種「生人勿進」的「甲級鬼屋」倒是所在多有。前文提到佛洛伊德以廉價買得一間傳聞鬧鬼的公寓,結果不僅沒見到鬼,反而在那間屋內發展出精神分析的曠世學說。古希臘哲學家阿西諾多魯斯運氣就差一點,他聽說雅典城有一棟房子因為鬧鬼,經常看到一個身縛鐵鍊的鬼走動,房租特別便宜,於是便冒險把它租了下來。結果那個鬼竟老實不客氣地出現在他眼前,阿西諾多魯斯畢竟是個哲學家,坐懷不亂,他看到鬼在向他招手,心平氣和地隨它而去。鬼指著地面的某處,阿西諾多魯斯即通知當地的治安官;官府派人來挖掘,結果挖出一副為鐵鍊所纏繞的骷髏。在解其鐵鍊,重新予以適當的埋葬後,阿西諾多魯斯才高枕無憂,一夜睡到天亮。
來路不明的屍體被埋在屋內或院內,葬非其所,或「鐵鍊纏身」、「皮內皆清水」,不散的陰魂晚上就會出來作怪,但這只是「恍惚的邏輯」。英國有個摧花魔叫克利斯提,在九年中殺死六名女子(其中一名是他的太太),兩具屍體埋在屋子的後院,一具屍體埋在屋裡的地板下,三具屍體放在壁櫥裡(貼上壁紙做為掩飾)。但他一直活得「好好」的,沒有什麼「夜裡訪問者」;除了冥頑不靈的心性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並不畏懼屍體,反而有「戀屍」的行為。這就好像書生一開始「迷戀」上女鬼,就不再畏懼一般。
《聊齋》卷八〈章阿端〉一文,說的也是「甲級鬼屋」的故事。話說「大姓有巨第,白晝見鬼,死亡相繼,願以賤售。」戚生購而居之,「家人夜驚,相嘩以為鬼。兩月餘,喪一婢;生妻暮至樓亭,既歸,得疾,數日斃。」後,戚生獨臥荒亭中,一「攣耳蓬頭,臃腫無度」的老女鬼來「以手探被」,戚生捉臂推之去,不久,即有一「神情婉妙」的美麗女鬼章阿端前來作陪,結果「甲級鬼屋」搖身一變,竟成了「五星級飯店」。女鬼對此的解釋是:「要之餒怯者,鬼益侮弄之,剛陽者不敢犯也。」前文看到死僧的道士、仗劍叱鬼的王公及哲學家阿西諾多魯斯,「有氣敢任」的戚生都是「剛陽者」,而宋部曹的太夫人、戚生的妻子與婢則是「餒怯者」,她們的「被鬼置於死地」恐怕是因為驚懼過度,自己「心臟麻痺」吧!
「甲級鬼屋」之所以令人懼怖,主要來自人類對死屍與墓地的畏懼,當懷疑或確知自己的居屋就是掩埋屍體的墳場時,「餒怯者」難免會產生像生活在墓地裡的杯弓蛇影心理。其實這是一種「文化心態」的問題,文化歷史學家亞瑞(P. Aries)指出,在中古世紀歐洲,人們也相信鬼魂的存在,但並不特別畏懼它,因為當時的墳場就是城鎮的廣場,不僅是公園,亦是商業與社交生活的中心。在那裡,活人與死人雜處,兩者相安無事。
當人類將埋葬死屍的墓地越遷往荒郊野外,心裡就越怕鬼。我們雖不必像克利斯提之迷戀屍體或書生之迷戀女鬼,來克服對「甲級鬼屋」的恐懼,但像中古世紀的歐洲人般「靜觀自在」,總是比較好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