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033 那些大聲說出自己夢想的人

瀏覽次數: 14

第四輯 紅塵拾花 3 

 每個人都有夢想,但多數人只是把它藏在心裡,沒有或不敢說出口,因為怕被人恥笑。結果,那個夢想很可能就被越擠越遠,而終至被擠出心外,隨風飄散。這時,有人終於開口說:「我,其實沒有過什麼夢想。」

 以前,我到各國中對學生演講「流光飛舞,少年尋夢」時,都會舉一些名人在青少年時代的經歷給學生做參考。知名的靈長類動物學家和保育人士珍.古德就是我喜歡舉的一個例子:

 珍.古德從小就是個活潑開朗的英國女孩,十歲時,祖母將莊園裡的一棵大山毛櫸樹送給她當生日禮物,此後,她就經常爬到三十呎高的樹上做功課,做完功課就在樹上閱讀泰山的故事。她非常崇拜泰山,可以說瘋狂地愛上這位叢林之王,還對泰山身邊跟她同名(珍)的女友產生莫名的妒意。她每每在讀完故事後,就會闔上書本,遙望著遠方,夢想有一天能到非洲去。

 這個少女時代的夢想跟她後來到非洲坦桑尼亞去研究黑猩猩顯然有密切的關係。但有夢想不一定就能實現,事實上,珍.古德在高中畢業後,是到一家公司擔任秘書的工作,離非洲何止十萬八千里?但有一天,她忽然接到一位高中同學的來信,同學在信中告訴她:「妳不是夢想要到非洲來嗎?我現在就在非洲,因為我爸爸在肯亞買了一個大農場。妳要不要來?」(大意)

 珍.古德興奮莫名,於是在安排妥當後,就前往肯亞找同學,她先參加人類學家李基的挖掘化石工作,後來更接受他的一項研究計畫,單獨到坦桑尼亞的貢貝河自然保護區去研究黑猩猩,成了名符其實的女泰山。但那位高中同學為什會寫信給珍.古德?為什麼知道她「夢想去非洲」?因為她在學生時代就說出了她的夢想,同學都知道她有這個夢想。我覺得這才是讓珍.古德能改變人生、並得以實現夢想的關鍵所在。

 有一次,我到台南歸仁國中演講,在說完珍.古德的故事後,對同學們說:「所以,大家要勇敢、大聲說出你有什麼夢想,不要怕人家知道;要讓你的父母、親戚、老師、同學、鄰居都知道你有什麼夢想,有一天,當機會來臨時,他們就會想到你,而幫助你實現你的夢想。」

 在演講完畢,校長做總結時,特別徵求三位同學到前面來,在大家面前說出自己的夢想。結果一下子跑出十幾個,在禮堂裡大聲說出他們的夢想是要當獸醫、廚師、警察、插畫家、美容師……。每一個說完,全場的同學們都報以瘋狂的鼓掌聲,場面熱烈而感人。這是我演講生涯中難得的一次經驗,我衷心祝福這些在眾人面前大聲說出自己夢想的同學。

 多數人都不願意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夢想,也許是擔心對方在知道後會認為自己太好高騖遠、太不自量力,特別是將來若沒有實現,反而招來大家恥笑。但這其實是多慮,我倒是覺得不想讓人知道我有什麼夢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隨時可以放棄。

 一般說來,要實現夢想,單靠自己的力量是非常辛苦的,如有人能助我一臂之力,那就會輕鬆許多。但別人的助力也不限於提供你不知道的訊息或機會而已,應該還有更積極的方式。

 十九世紀末,美國有位弗蘭克‧岡索勒斯牧師(Frank.W.Gunsaulus),他在念大學時,因為深感當時的教育存在很多弊病,而夢想將來要辦一所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大學:如果能由他來當校長,那他就要如何來經營這所大學。但辦一所大學,在當時至少需要一百萬美元,談何容易?他只是一個兩袖清風的牧師,所以這個偉大抱負一直處於空想狀態。

 有一天,他忽然福至心靈:「何不公開販售自己的夢想?」於是他和報社聯絡,說他要做一次講道,題目是「如果我有一百萬,我會做什麼?」他要做的當然是對聽眾娓娓訴說他有了一百萬後,要如何實現他的夢想(辦一所理想的大學),就好像在對上帝傾訴他個人的願望一般。演講完畢,有一位聽眾主動上前來,自我介紹說他名叫飛利浦‧亞默(Philip D. Armour),很受岡索勒斯的夢想感動,也很有興趣,請牧師明天到他的辦公室詳談。

 岡索勒斯就因此而實現了他的夢想。他用亞默捐獻出來的錢創辦了亞默理工學院,自己擔任首任校長,將他多年的夢想付諸實現。亞默理工學院也就是現在伊利諾理工學院的前身。

 想實現夢想,需要有一些主客觀條件,除了個人的能力外,可能也需要足夠的資金。但資金不見得全靠自己籌措,亞默可以說是提供資金,幫助岡索勒斯實現其夢想的貴人;但你要遇到貴人並讓他出手協助,你就要先讓他覺得你的夢想能吸引人,最好還要有周密的規劃及實現的可能。而這些的前提都是你必須先大聲說出你的夢想,向有力人士熱心推銷你的計劃,讓對方認為值得投資在你身上。

 人生有夢最美,但大多數人抱怨,自己的夢想總是被無情的現實所摧毀。其實,要實現夢想,並非要全靠自己,有時候,別人的幫助反而更實際、也更具關鍵性。我年輕時候有過一些夢想,除了當作家外,也想成立一個出版社,出自己喜歡的書;辦一本雜誌,登自己喜歡的文章;開一家咖啡館,招待朋友來聊天,請自己心儀的人來辦講座。

 前三個夢想可以說大致實現了,但出版社只出版自己寫的書,雜誌社只刊載自己寫的文章,說我孤僻或孤芳自賞都可以,其實最主要原因是我不喜歡向人家開口。這對我熟悉的寫作和出版,勉強還可以應付;但對我相當陌生的咖啡館行業,因為不想向別人開口求助,所以到最後只能化為一縷輕煙。

 現在才向大家說出,我有過想開一家文藝咖啡館的夢想,恐怕也已經太遲了吧?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