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輯 旅途漫思 9
有一年秋天,大妹婿開車帶我們從紐約來到賓州的蘭卡斯特郡(Lancaster)。我們下車注目,看到一個農夫吆喝著馬匹在路邊的田裡犁田,一對穿戴老式衣帽的夫妻駕著黑廂馬車,緩緩從我們身旁經過……。
這不是在拍電影,他們是信奉阿曼門諾教派的阿米西人(Amish,亦稱阿曼人、艾美許人),蘭卡斯特就是阿米希人聚居的一個區域。
阿米希人是十六世紀歐洲激進宗教改革所產生的瑞士重洗派的德國後裔,由牧師 Jakob Ammann 所領導,認為上帝要人類盡可能過單純的生活,主張基督徒應該脫離世俗,因而形成獨特的文化與生活方式。其祖先在十八世紀末為了躲避宗教迫害及法國大革命的徵兵令,而大量遷徙到北美來,目前在美國的很多州及加拿大都有他們的足跡,而賓州則是他們聚居的大本營;目前總共約有三十萬人。
我是從由哈里遜.福特(H. Ford)主演的《證人》電影裡,第一次知道阿米希人這個特殊的族群。在電影裡,一個阿米希寡婦帶著兒子來到費城車站,兒子不巧撞見一椿警察謀殺案,由哈里遜.福特飾演的警探也險些遭同僚射殺,他在阿米希母子的掩護下逃命求生,並住進寡婦家中療傷。然後,透過療傷警探的眼睛,導演將阿米希人因宗教信仰而產生的特殊人生觀、價值觀及生活樣貌,一一呈現在我們眼前(這些顯然才是影片的重點)。
如今走在蘭卡斯特的路上,《證人》裡的某些畫面又浮現在眼前。在路上,一眼就可辨認出阿米希人,因為他們的衣著打扮跟現代人有很大的不同:男性都頭戴黑色寬邊草帽,穿吊帶長褲;而女性則穿單色長裙外加圍巾,頭上戴無邊的白色小帽;這跟三百多年前他們在歐洲祖先的穿著幾乎一模一樣。
阿米希人認為靈性生活高於物質生活、團體重於個人;強調合作與和平,反對競爭和暴力。這原也是西方很多教派、乃至世界不少文化共同的主張,但他們卻嚴格遵守,而且不惜與俗世和俗人劃清界線。《聖經》裡的三段話:「不要效法這個世界」(羅馬書)、「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哥林多後書)正可以表示他們這種要遺世獨立、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基本態度。
他們堅信上帝,但沒有豪華的教堂,每兩周一次的周日禮拜在私人住宅或農舍舉行,禮拜儀式和詩歌都使用德語。信眾必須遵守所屬教區的Ordnung(德語:條令),每個教區的條令不盡相同,但都強調兩個基本精神:推崇謙卑與遠離驕傲,這使他們能衷心順服上帝的意旨、遵守團體的規範,不凸顯個人的優越、不愛慕虛榮、不出風頭;大家互相幫助、和諧相處,在《證人》裡,就有大家在燦爛的陽光下扶老攜幼,幫助鄰居建造穀倉,並在群策群力的工作中彼此噓寒問暖、眉目傳情的畫面,相當溫馨而感人。
多數的阿米希人都務農為生,但除了使用牛馬犁田外,仍堅持手工耕作。在外人看來,這不僅吃力而且顯得冥頑不靈,但做此堅持主要是為了避免因此而滋生野心,受誘惑去購買更多土地,讓自己超越其他人。他們排斥現代科技,同樣是為了避免挑起過多的物質欲望,讓人產生比較與競爭心理,開始追逐個人的虛榮與驕傲,忘了謙卑,而對整個社區帶來負面的影響。
因此,傳統的阿米希人除了穿著樸素外,也不佩戴首飾,更不會以剪裁、顏色等來強調個人風格。家裡的布置也都儘量精簡,幾乎所有的家具都是自己動手做的;屋內沒有鏡子、圖畫,當然也沒有電話、收音機、電視、冷氣機、電腦、手機等現代科技產品,甚至沒有音樂――自己唱歌除外。
但現代科技文明來勢洶洶,完全排斥已是天方夜譚,只能在不失原則下做有限度的妥協。至於要接納哪些項目、又接納到什麼程度,則由各教區自行開會討論決定。不少家庭如今都有了能保存食物的冰箱和照明的燈泡(但不是由電廠供電,而是抽取地底的天然氣來作為能源)。在《證人》裡,來此避難養傷的警探還利用空檔修理了汽車和收音機,然後在收音機播放的動人情歌中,和收留他的寡婦忘情擁舞,原先那涇渭分明的界線似乎已逐漸在退縮和消溶。
但即使是電影,寡婦和她公公及兒子所代表的阿米希世界,與警探所從來的美國社會依然有著難以跨越的鴻溝。寡婦的公公一直排斥警探,而警探和寡婦之間也只能「此情可待成追憶」,短暫的相處也許彼此會感到新奇,但要長久在一起,則在生活上、特別是觀念上必然會產生摩擦、甚至衝突。事實上,阿米希人跟美國主流社會一直有很大的杆格,他們拒絕接受國中以上的教育、拒絕服兵役、不接受政府的社會福利與健康保險,也不繳納相關的稅款等;都讓有關單位相當頭痛,彼此也一直在磨合之中。
基本上,阿米希人在自己的圈子裡過自己的生活,不喜歡跟外界打交道。但正因為特立獨行的生活方式引起外人好奇,反而使得蘭卡斯特郡這種村鎮成為觀光勝地,我們多少就是懷抱好奇與朝聖的心情而來。鎮上有展示阿米希人生活的主題樂園,因為時間關係,我們並未入內參觀,只到一家阿米希的商品專賣店,去看看他們特殊的手工藝製品和農產品;然後到一家開闊、人聲沸騰的餐廳去品嘗阿米希人的傳統餐點(但經營者和服務人員都非阿米希人)。
吃完飯,已經天黑,在對蘭卡斯特做最後一瞥後,就上車趕路。當車子在暗夜中接近紐約,遠方出現大都會裡誘人的璀璨燈火時,我想起《聖經》裡的那句話:「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
我不禁回首遙望,然後閉目沉思。腦中一再浮現衣著古典的阿米希人、黑箱馬車、犁田的馬和農夫、遠方的農舍和穀倉、陽光中的田野……,如此的寧靜而又溫暖,似乎在提醒我:只要我願意,我也可以進入另一個世界,開始另一種人生。但,這,也許也只是一廂情願、經不起檢驗的想法。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