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心弦迴音 6
下午四點多,老婆說不想煮晚飯備菜。「那就去看夕陽,順便吃晚飯吧!」「去淡水嗎?」「幾個月前才去。換個地方吧!」
於是上六十四號快速路,到台北港後,轉六十一號西濱快速路南下。看看右邊的台灣海峽,太陽已經西垂,但還沒有落海的意思。倒是有一柱又一柱的風力發電機列隊在海邊,不停地向我們揮手致意。
「到底要去哪?」坐在身邊的妻子好奇問。「我也不知道。反正這條路沿著海邊走,看太陽要下海時,我們就停下來觀賞。隨興出門,隨遇而安啦!」西濱快速路以前走過多次,但都是假期到中南部時怕高速公路塞車才走,也都是早上往南走,下午或夜間往北走;在傍晚時分從北往南走倒是生平頭一遭。
也許因為時間、方向、目的和心情都不同,看到的景觀和感受也跟以前不一樣。因為不是假日,沿線車子比預期的少,特別是觀音到新豐那一段,前後都看不到車子,真是難得的清閒,我不知不覺放慢了速度。妻子忽然說:「我想起來啦!有一次我們走西濱快速路,好像在新竹附近看到一個落日大道,去那裡看日落應該不錯!」
沒錯!就是在新竹美山,但因幾年前路過時是下午三點,離落日還早;今天的時間剛剛好,說不定我潛意識裡就是想到美山看夕陽,所以才會憑直覺走上西濱快速路的吧?而妻子的回想喚起的竟是我們的共同記憶?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啊!
我們五點半到新竹美山,停好車,走上堤防,發現太陽離海面還有一小段距離,但已開始轉紅,在夕陽映照下的溫柔濕地,有一圓弧形的架高步道,有幾個遊客在上面駐足、拍照,那是設計新穎的賞蟹步道,六點就要關閉。我們成了最後一批觀賞者,走在步道上,俯看正在泥灘上覓食的招潮蟹、和尚蟹,雖然比我少年時代在大肚溪口慣看的少而小,但也是一種新奇的體驗。
離開賞蟹步道,走上堤防,正要落海的夕陽將海面和天邊的雲朵染上紅艷的色彩。已有人在堤防上架起專業的大砲相機,準備拍照。我們則迎著海風,望向天邊,看著大自然為我們譜寫的美麗詩篇,並用手機捕捉了一些影像。雖然以前也在金山、淡水海邊看過夕陽,但卻不像這次這樣專程而遙遠。直到天色整個暗了下來,我們才到南寮漁港用餐。
這又是不一樣的體驗,以前總是和父母及兒女在假日出遊時,來此吃中飯,非常熱鬧;這次只有我們夫妻兩人,其他食客也寥寥無幾,顯得有點稀微,但稀微有稀微的美好。餐後轉而走六十八號快速路,到芎林再接國三回中和。
生活,總會在不知不覺間形成某些軌跡,在習以為常後,就會因缺乏新意而讓人感到沉悶,但只要稍微改變一下方向或順序,往往就會發現意外的驚喜。年輕時候我習慣晚睡晚起,有時到三四點才睡,醒來已接近中午;但近年來已變成十點不到就上床,凌晨四點多就醒來。起居習慣沒什麼變化的妻子反而比我晚起,但她若早起,我們就會一起出門散步,然後在外面吃早餐。先是在住家附近的中西式早餐店,後來再早一點,就開車到萬華吃肉粥、迪化街吃旗魚米粉、碧潭吃燒餅油條。當多數人開始準備上班時,我們已經眼足肚飽,愉快地要打道回府了。
有一天,我早上四點半起床,寫了些東西。妻子五點多起床,梳洗完畢,剛好六點。「我們到礁溪吃早餐吧!」說走就走。車上聽收音機說今天七夕,是傳統成年禮節,也是情人節。我不覺拍拍妻子的大腿,彷彿有一對永恆的少男和少女,從我們內心深處愉快而安靜地升起。
國五一路順暢,還沒七點就來到礁溪的玉仁八寶冬粉店。我們點了兩碗八寶冬粉,吃完到隔壁的德陽宮繞一圈,廟埕牆上的三太子對我露出童心未泯的笑容。然後打電話給白鵝山谷的園主張敏郎,知道他已經在場後,於是前往白鵝山谷的咖啡園區,喝兩杯「奉咖啡」,買了一磅的藝伎咖啡,和張敏郎及附近來幫忙的農夫閒話桑麻……。
也許因為這次新奇而美好的經驗,一兩個月後的某一天,妻子起得更早,漱洗完畢,我說:「我們到太平洋看日出吧!」於是抓緊時間,五點半摸黑上高速,六點半到南方澳。看見南天宮裡燈火通明,香客滾滾,好奇入內,才知道原來是南部來的進香團在內側餐廳吃完早餐後,做離開前的最後參拜。
這是我生平頭一遭這麼早進入一間廟,覺得蠻新鮮的。在廟裡繞了一圈後,我們到附近吃了魚丸粄條、米粉和鯊魚煙,回來看到進香團正在宮前由神轎、乩童與八家將(或宋江陣?)舉行盛大的神明辭行儀式,那些裝扮、姿勢、動作和聲音似乎都充滿了特殊的意義,讓第一次目睹的我們大開眼界。
看完整個儀式,天光已亮,但整個天空灰濛濛的,大概早已過了日出時間,也看不到太陽了。但我們還是買了兩杯中熱拿,到內埤海灣,坐在靠椅上,對著太平洋喝咖啡。內埤海灣以前也在黃昏來過,現在則是清晨,同樣的海、同樣的天、同樣的山、同樣的人,但卻有著不同的心情和感受……。
兩次到宜蘭吃早餐,在回程時,出了雪山隧道,發現從坪林、石碇到新店,往宜蘭的車子大排長龍,而反方向而行的我們卻一路順暢。這時候難免就會覺得:什麼是愜意的人生?在不同的時候,選擇不同的方向到同一個地方,也許就能活得自在一點、有趣一點、愜意一點。
這不是沒事幹的老人在說風涼話。日本的渡部昇一在《知識生活的藝術》裡提到他的一位朋友,年輕時候經濟條件很差,每天從住處搭電車到公司要花一個半鐘頭,本來他跟別人一樣都搭能及時趕上上班的最後一班,沿途像擠沙丁魚似的,到公司已快筋疲力盡。後來,他決定反過來,改搭第一班車,每天清晨五點不到就出門,在乘客稀少而清爽的車內閱讀對他有益的書籍。在進入空無一人的辦公室後,他從保溫瓶裡倒出紅茶,吃一頓簡單的早餐,然後好整以暇地攤開書本和稿紙,開始翻譯(賺取翻譯費兼進修),一直到早上九點,當別人來上班的時候,他已經完成了一大堆工作。原本兩袖清風的他,後來在大東京都內擁有四千坪的私人宅邸。
逆向,不只是跟多數人或自己過去的方向相反,還包括順序上的顛倒;不管是在工作上或生活上,只要打破習以為常的軌跡,逆向而行,往往就能發現意外的驚喜,甚至為自己的人生帶來改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