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922 命運何所似 在六朝古墓的石獸旁答客問

瀏覽次數: 4

  多年前在南京郊外,六朝古墓的斑駁石獸旁,一個留有中國書生餘韻的教授說他讀了我送他的《命運的奧義》,然後仿彿喃喃自語:「看來你是不相信命運的?」我瞭解他的心情,黯然回答:「我不是不相信命運,而是不相信那些窺探命運的方法。」

  命運使得出生在江南的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成為飽受劫難的知識份子;命運也讓我和他相逢在看盡人世滄桑的沈默石獸下。但如果要追問「何以如此?」我覺得就是這樣,沒有為什麼,也無法推算。

  人生好比是一場又一場的牌局,我會拿到什麼牌,是我的命,它完全不是我能決定的。什麼人會坐上牌桌跟我打牌,是我的運,它有一部分來自我自己的選擇。至於要如何打好我手上的牌,得到最好的結局,並成為下一場命運牌局的借鏡,則完全操之在我。這也是我對命運的基本看法。

  相信命運有兩個層次:一是相信一個人的成敗窮達有「個人無法掌握」的因素,一是相信占星、八字、堪輿等命運窺探術可以讓人趨吉避凶。這兩者絕不能混為一談,我的相信,屬於第一個層次。

  這位大陸教授心中的疑問,讓我想起東漢的王充。王充是我相當欽佩的中國古代思想家,他所著的《論衡》八十五篇,即使在今日讀來仍然擲地有聲。就像胡適所說「王充的哲學動機,是對於當時種種虛妄和種種迷信的反抗。」

  在命運這個範疇裡,王充反對當時非常盛行,也是中國古典命定論重要基石的「天人感應」。他認為如果人會受天的影響,那也是一種自然,而非出於天的意念。天既無意感動人,也不會被人所感動,更何況人在天地之間是非常細微的存在,要靠什麼「力量」去感動(撼動)巨大無比的天呢?所以他認為「天人感應」只是人類一廂情願的虛妄之說。

  從實際的觀察中,他也不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更不相信從「天人感應」衍生出來的中國古典因果論或預知術的各種判讀方法與伎倆,他對一個人出生時的「八字」會決定貴賤窮達的說法,提出反駁說:「凡人受命,在父母施氣之時,已得吉凶矣。」這表示他認為在這個領域即使有什麼「決定因素」,那「受孕」的時刻(承襲父母的遺傳基因)也比「出生」的時刻要來得重要,這的確比八字學家的觀點來得高明。

  王充甚至早就對那位大學教授的際遇或命運提出了解說。在文化大革命中遭遇不幸的知識份子太多了,他們為什麼會有「同樣的命運」?這就好像王充在問戰國時代「為什麼四十萬趙卒會在同一天被秦將白起坑殺?」他思考所得的答案是:人有人命,國有國命,而國命大於人命;四十萬的趙卒雖然都各有其命,但在「遇」到趙國的「國命」後,都交了「壞運」,結果就「同年同月同日死」。我想如果真有「命運」這回事,那對所謂的「集體命運」,沒有比王充更好的答案。

  王充對「命運」最精采的看法在於他將個人的稟賦、才華、智愚、品德、行為和他在人世間的貴賤窮達、禍福成敗分開來,成為「不相干」的兩條線。《論衡》第一篇〈逢遇篇〉,劈頭第一句話就是:「操行有常賢,仕宦無常遇。賢不賢,才也;遇不遇,時也。」

  第二篇〈累害篇〉則說:「修身正行,不能來福;戰栗戒慎,不能避禍。禍福之至,幸不幸也。」第三篇〈命祿篇〉更言:「夫臨事知愚,操行清濁,性與才也;仕宦貴賤,治產貧富,命與時也。命則不可勉,時則不可力,知者歸之於天,故坦蕩恬忽。」

  總歸一句話,王充認為一個人在塵世間的貴賤窮達、禍福成敗,跟他的才智、品德、行為「沒啥關係」,這似乎顯得有點偏激、有點情緒,但如果我們曉得王充個人的際遇,就能了解他為什麼會這樣認為。王充的智力及才華雖然高人一等,但卻因為出身寒微(孤門細族),在講究門第的漢代社會裡求仕無門,不僅沒有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可享;連發揮才情、受人尊重的機會都少之又少;他的《論衡》雖屬曠世之作,但在當時卻沒有得到應有的評價。

  另一方面,憤世嫉俗的他也很瞧不起那些滿面風光、內裡卻是草包的富貴顯達人士。也許就是有這雙重的心理不平衡,而使他不得不相信命運的存在:

雖然說在「歸之於天」時,要「坦蕩恬忽」,但還是難掩他心中的悲憤之情。

  我有一次到士林夜市,發現在巷弄裡居然有很別致的「命理一條街」。易經、紫微、體相、測字、鳥卜等傳統的命運或天機窺探術應有盡有。男女命理師端坐在一個個小房間的辦公桌前,桌上擺著一台台電腦和各式道具,為顧客析命解運。入口處還懸掛著一個很大的佈告看板,明訂各種推算諮詢的收費價格,強調智愚無欺,還備有申訴電話。

  有人認為易經卜卦、紫微體相等論精理奧、高深莫測,讓它們這樣流落街頭排排坐,是在糟蹋傳統文化,我倒是覺得能將窺探天機或命運納入管理,接受申訴,讓它們不再那麼神祕,就會健康許多,也便宜許多。

  傳統的天機說或命運窺探術,「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種想藉觀察與探索,析理出萬事萬物背後的運作法則,跟近現代的科學活動其實非常類似,但它們所得到的結論和方法,卻在理性的燭照與科學的驗證後,越來越失去市場、站不住腳。

  現代科學其實也是一種命定論,也認為「凡事必有因」,也在尋找趨吉避凶的各種方法;但科學在進入量子時代後,就像量子物理學家波姆所說,決定宇宙萬象的,除了必然因素外,還有偶然的因素;「偶然」,是被過去科學家所忽略的另一個宇宙律則,另一種「天機」。很多事情,沒有比偶然更合理的解釋;很多以前認為必然的事情,裡面也都含有偶然的成分。

  我看過一則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社會新聞:有一個企圖自殺的人從高樓跳下,結果自己沒摔死,反而壓死一名過路的人。神機妙算的命理大師也許能對這個離奇事件推算出「何以如此」的深奧理由,但對一個量子物理學家來說,它就像一粒電子脫離它的軌道純屬偶然,「沒有為什麼」。

  這也是我對當年南京郊外那位教授心中疑問最終的回答。為什麼他和我會有不同的際遇,又相逢於六朝古墓下,純屬偶然,沒有為什麼;當然,我也可以說這就是「命運」,因為翻開韋政通的《中國哲學辭典》,我發現中國古人對「命」有十三種不同的解釋,而其中一個就是「偶然」。

  我相信每個人的生命中會出現一些並非操之在己、但卻可能影響自己人生的偶然因素,那就是每個人的命運;不過因為它們不可知,所以我毫無興趣想去了解它們。但當它們闖進我的生活時,如果干擾到我,讓我覺得不舒服,那麼我希望能像蚌對待闖進牠殼中的沙粒般,接納它們、包容它們,耐心而努力地將它們轉化為我生命鍊裡的一顆顆珍珠。這也是我對那位飽受劫難的中國知識份子的祝福。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