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中後期,我都自己一個人在校外租房子住,記得是民過六十年的暑假期間,同學朋友們都回家了,我還賴在台北,自個整天俯仰於斗室間,在孤獨中頗感寂寞。
那時候正是少棒流行期間,每年夏天,台灣的少棒隊都會到美國的威廉波特去打國際賽,因為時差關係,很多人都半夜起來看球賽。原本對棒球沒啥興趣的我,有一天深夜,也許是因為覺得無聊吧,就一個人離開斗室,想去吃點東西,順便看看球賽。
走到巷弄的轉角處,原本早就應該關門的冰果室居然燈火通明,裡面已經坐了不少客人,大家盯著牆上的電視,主持人正在做賽前的熱身轉播。我進去點了一杯飲料,在一群陌生人中找個位置坐了下來,一邊看電視,一邊聽旁人拉拉雜雜的交談。正式開打後,大家的情緒就隨著賽事的進行而變得越來越激昂,一下子為中華隊的表現拍手歡呼,一下子又頓腳嘆息,一群原本不認識的人開始熱絡地交談,發表評論。
記得那一次的比賽非常緊張,台南巨人隊和美國隊打到第六局結束時戰成平手,直到延長賽的第九局,巨人隊才因對方失誤連連而一舉攻下很多分,重登世界少棒冠軍的寶座。在比賽結束的當下,冰果室裡的看客都興奮地站起來鼓掌,激昂忘情大叫:「我們贏了!」然後互相敬菸,交織溫暖的眼神,甚至勾肩搭背起來。很少主動與陌生人攀談的我,也熱情地和一位中年平頭男誇獎巨人隊的投手許金木(我還記得他的綽號叫「二齒」),久久不忍離去。
這是我生命中一次特殊而美好的經驗。特殊,因為一向獨來獨往的我,很少像當晚那樣主動加入一群陌生人中,共同參與某件事(一起觀看棒球賽);美好,因為在和陌生人打成一片、熱絡交談中,我忽然覺得非常溫暖,再也沒有原先的孤寂感。
以前,我也曾經因自覺孤單寂寞,而忍不住往人多的地方跑,譬如到西門町去遊蕩,到彈子房看人撞球,但最後卻總是怏怏而返。在回到斗室後,面對的只是更加寂寞的自己。那晚和大家觀看少棒賽,教給我一件事:我會覺得它難忘而美好,因為我和那群陌生人在觀賽的過程中萌生了一體感,有相當多的情感交流與共鳴,我和他們不只共同存在,而且還共享存在,讓我寂寞的心靈得到了撫慰。
寂寞和孤獨不同。孤獨是一種物理狀態,指孤孤單單的一個人;而寂寞則是一種心理狀態,指無所歸屬、空虛、無依無靠、不被了解、被棄、沒人愛的感覺。一個孤獨的人並不見得會感到寂寞,置身於熱鬧的人群中,卻反而讓人更覺寂寞,因為他無所歸屬,只和人群共同存在,卻沒有共享存在。這也是我在大學中期常有的情況。
我在結婚生子,接父母來同住,回歸家庭生活後,共同存在和共享存在的人都變多了,孤獨的時刻和寂寞的感覺也因而變少了。但只要自覺是個獨立的意識體,還是會有想要孤獨、寂寞來襲的時刻。
生活較為安定後,我們在萬里的翡翠灣買了一間海景小屋,一家六口經常到海邊戲水、捉螃蟹。但我也喜歡在黃昏時刻,自己一個人到沙灘散步,看看海、想想事情。就在獨自到沙灘散步時,有好幾次和一位踽踽獨行的老人不期而遇,落日將他孤單的影子拉得好長好長,看起來顯得特別落寞。
我們由相視、點頭而相談,交談後才知道他就住在附近的龜吼漁村,雖然識字不多,卻認識附近海域中三十幾種魚和十來種螃蟹,而且熟知牠們的身世與習性。他告訴我,有一條魟魚從去年開始就經常在這個時刻,會迴遊到前方的小水灣;而在更遠處錯綜的石縫裡,則躲著一隻從他手裡脫逃的大紅蟹。然後有點神祕地告訴我,他知道那隻大紅蟹還藏身在那裡,而且聽到他的腳步聲靠近,就會舉起兩隻大螯,緊張得冒泡。
我很有興味地聽著老人半是真實半是想像的訴說,在落日的餘暉中,他暗銅色的臉上充滿安詳的笑意。我想,認為他寂寞是我誤解了他,他其實不知道什麼叫做寂寞。
海邊的這位老人不只教我關於大海的很多知識,而且還教導我:如果我覺得寂寞,那是因為我對海中的魚、天上的星辰認識得不夠多。和我共同存在而且能共享存在的並非只有人,海中的魚、天上的星辰、路邊的石頭、山中的樹與花,也都默默地和我共同存在,而且只要我去親近它們,了解它們,那麼就無一不是可以和我作伴,與我共享存在的好對象。
陳子昂在登幽州臺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悵然而淚下。」這是他寂寞的心聲,因為他與周遭的一切缺乏存在的共享。而如同隱居於「無何有之鄉,廣漠之野」的莊子,雖然孤獨,卻一點也不寂寞,因為他自覺「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歷經人世滄桑和宦海浮沉的王維,在歸隱山林後,寫了很多讓人傳頌的詩篇,像「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也都是我所喜愛的。
在這些詩裡,王維都單獨存在,但為什麼一點也看不出他有什麼空虛、寂寞,反而給人安祥、超脫、圓滿的美感?因為「來相照的明月」、還有「站起來的雲」,都成了比人更可親、更能共享存在的知心朋友。
宋朝時,隱居於西湖孤山的林逋,在屋旁種了梅樹、養了幾隻鶴,天天相伴,而且還將梅樹(花)視為妻子,把幾隻鶴當作子女,關愛他們就跟關愛自己最親密的人一樣,那就是更發人深省、也更讓人心嚮往之的共享存在了。這樣的林逋,怎麼會感到寂寞呢?
我因而理解,要免於寂寞,就要有共享存在的對象。這個對象不只是我的家人、朋友,還有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更包括天上的雲、路邊的樹、海中的魚等等。因為存在的共享,而讓我孤單的心靈找到了歸屬感。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