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輯二 思想的主旋律 11
在希臘神話裡,繆斯是掌管科學與藝術九位女神的通稱,古希臘時代的詩人、歌手經常向繆斯呼告,祈求靈感,繆斯也因此被稱為「靈感女神」。
尼采是個極具原創性的哲學家,很多人認為,在他的生命中曾出現過一位「靈感女神」,那就是莎樂美。三十八歲時,尼采初識莎樂美,形容她是「能瞬間征服一個人靈魂的女子」,她的魅力讓尼采精神亢奮、思想澎湃,激發他寫出《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部曠世傑作。類似的說法還有很多,譬如美麗的加拉是達利終生的靈感女神,不斷激發他的創造力;而奧麗維耶、柯克洛娃、法朗蘇娃絲等女人,則是畢卡索在不同時期的靈感女神,讓他產生不同的創作靈感。
如果你是位女性的話,問題就來啦。在創造活動中,女人所能扮演的角色只是輕撫衣角,露出神秘的微笑,好激起一位天才型男人的創造慾望嗎?那微笑起來不神秘的女人怎麼辦?是否就與創造絕緣?而這是否就是女人缺乏創造力表現的原因?
女人缺乏創造力表現的原因很多,多半也是大家想得到的,譬如機會不均等、社會壓力大等等,但最重要的還是個觀念問題,而它確實與「靈感女神」的說法有關。在尼采跟莎樂美的關係中,幾乎所有人都說「莎樂美是尼采的靈感女神」,其實,將它顛倒過來,說「尼采是莎樂美的靈感男神(甚至創意男僕)」,可能更有創意,而且更接近事實。
當尼采迷戀莎樂美時,將莎樂美視為「靈感女神」的還有保爾‧李,他是尼采的朋友,對倫理學有獨到的見解。放大時間的視野,我們更發現,莎樂美在十八歲時就曾是基羅特神父的「靈感女神」,在三十六歲時,又成為詩人里爾克的「靈感女神」。後來,莎樂美還師事佛洛依德,跟他學習精神分析,連佛洛依德都說她是一個「最優秀的解人兒」。
事實上,莎樂美是二十世紀前後歐洲知識界的「名媛」,很多傑出的知識份子、藝術家都為之傾倒,她雖然是個有夫之婦,但卻有不少知心男友。也許有人會說莎樂美只是一個周旋於名流間的「高級交際花」;或者如稀世珍寶般,不能讓一個男人獨享,而要成為所有優秀男人的「靈感女神」。但這完全是男性沙文主義的觀點。
其實,莎樂美擁有的並不只是外表的魅力而已,她還是一個思想敏銳、學識淵博、眼光超凡、意志堅定的女性,寫過不少小說與文學哲學評論,如《為上帝而戰》、《易卜生的女性形象》、《來自陌生的靈魂》等。在和尼采、保爾‧李、里爾克等人的羅曼史中,都是莎樂美慧劍斬情絲,離開那些男人,轉而去追求自己另外的人生。這樣的行徑跟畢卡索為了能不斷產生新的靈感,而一再追求、拋棄不同的女人有什麼兩樣呢?
如果奧麗維耶、柯克洛娃、法朗蘇娃絲等女人是讓畢卡索激發創意的「靈感女神」或「創意女僕」,那尼采、保爾‧李、里爾克,甚至佛洛依德等男人,為什麼就不是莎樂美激發她個人創意的「靈感男神」或「創意男僕」?她和這些傑出的男性交往,為的也許就是從他們身上擷取靈思,一個接一個,讓她邁向創意人生的巔峰。
的確,女人想發揮創造力有很多障礙,但最大的障礙是男人——她和男人關係的一些框框。只有顛覆舊有的框框,不再夢想去當什麼男人的「靈感女神」,而積極去尋找自己的「創意男僕」,妳的創造力才會滾滾而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