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葉李華贈送兩本科幻小說《夜幕低垂》和《童年末日》,我才曉得他最近為「天下文化」策劃了一個科幻系列。我對怪力亂神一向情有獨鍾,在大學畢業前後曾有一次中度發作,先是翻譯丹尼肯《史前文明的奧秘》之部分篇章,後來又翻譯《最佳科幻小說選》(二書均為時報出版),腦海裡想的都是遙遠的銀河系和奇詭的外星人,根本無心去搞「申請個醫院好當個小醫師」這種俗務。如今閱讀科幻泰斗艾西莫夫的《夜幕低垂》,彷彿又讓我回到了那個年少輕狂的年代。
小說卷首引了愛默森的一首詩:
設若蒼穹繁星,千年僅得一見
當面對這神秘天國之乍現,
且將這珍貴記憶流傳子孫世世代代
人類將會如何敬畏、讚嘆、頂禮膜拜
詩人的想像在超越時空的科幻世界──一個天空有六顆太陽輪流照耀,沒有「黑夜」這回事的凱葛行星上成真,而且以神話、宗教、天文學、考古學、古文字學和心理學糾葛錯綜的面貌呈現。
行星上的光明使徒教派根據古老的《啟示書》四處宣揚「末日近了」──天上眾神要人遠離邪惡,給人類「一神年」(二○四九年)的時間贖罪,如今時辰已到,但人類依然罪孽深重,所以眾神將從天上的聖地「星斗」降下天火,毀滅人類。這個原被視為無稽之談的「神話」,卻因為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默默存在的行星即將接近,遮蔽住當時唯一照耀的太陽;考古學家在古文明遺址挖掘出層層疊疊、大約每隔兩千年就被毀滅的失落文明,以及古文字學家從遺址的石板文裡解讀出遠古的記載而變成一個令人憂心、即將來臨的事實。結果噩夢成真,凱葛星在宗教與科學預言的那一天陷入前所未有的黑暗,黑漆漆的天上出現無數「星斗」,發出冰涼而恐怖的藍光,從未見過這般景象的凱葛星人,果然如心理學家所預測的,因莫名的恐懼而發瘋,發電廠癱瘓,暴民到處放火(製造光明),辛苦建立起來的文明終於又被摧毀……。
我不知道艾西莫夫創作《夜幕低垂》的靈感是否來自愛默森的詩,但他卻將詩人美麗的想像引到一個更讓人深思的境地。第一次目睹蒼穹繁星的凱葛星人,並非像詩人所預期般讚嘆和頂禮膜拜,而是恐懼莫名、驚慌失措、陷入瘋狂。在這方面,心理學家可能比詩人技高一籌。
但更重要的是,艾西莫夫透過科幻小說展現了天體╱人類、自然╱文明、神話(宗教)╱科學、過去╱未來間的複雜關係。雖然是發生於無何有之鄉,但卻很自然地勾起我們對自身處境的很多聯想,特別是神話與科學的關係。譬如大禹治水及諾亞方舟等以大洪水為背景的神話,過去被認為是無稽之談,但如今卻因為對地球生態史(譬如冰河期)的日漸瞭解,而被嚴肅地認為很可能是先民對自然異象的「另一種描述」。
我們有理由期待,「未來」的科學進展,還會不斷對人類的「過去」提出讓人耳目一新的解釋。葉李華在書前引了張系國的科幻格言:「科幻小說的長處,正是它處理的題材包括人類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科幻作家深知,『過去』和『未來』之間,並不存在無法跨越的鴻溝」,過去和未來不僅沒有鴻溝,而且還環環相扣。根據我的一個理解,當人類「邁向未來」時,其實也是在「奔回過去」,因為「過去」一直「尚未完成」,有待我們重新去認識、去修正。而在「現在」,只有科幻小說才能提供這樣的一個「神秘視窗」。
一部好的科幻小說,在「逃向宇宙未來」的同時,同時也帶領我們「奔回人類的過去」,就像我在閱讀《夜幕低垂》時,神情恍惚地站在那遙遠的凱葛星上,竟然對自己大學畢業前後的那段過去又產生了新的認識和些許懷念般。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