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一個聲音說:如果我有足夠的智慧,讓自己繼續熱情的愚蠢下去,那我就不算真的老了。
在同輩友人中,我的頭髮算是相當白的。白髮,常被視為衰老的指標,有時候難免自己心裡納悶:「我真的老了嗎?」在生理方面,有些的確是已不如從前,但我想「真的」老,恐怕還以心理方面居多。
英國作家普利斯特里,對自己的年歲與白髮日增,曾有過一個風趣的比喻:
「猶如一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在街上散步,忽然遭人綁架,被送進一家劇院,給戴上灰白假髮,畫上皺紋,還有其他代表年高德劭的東西,然後被推上舞台,面對觀眾,這就是我目前的狀況。」他說:「但是,在蒼老的外表下面,我和年輕時候還是同一個人,有著同樣的思想。」
普利斯特里的確是人老心不老,他在七十多歲時仍然創作不休,比多數年輕作家更充滿「活力」。他的秘密就像他所說,是在蒼老的外表下,依然保有一顆年輕的心、青春的思想。
這個秘密其實多數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但卻很難真正做到,因為有一種東西在阻礙他們表現出年輕的心和思想,那就是老人的「智慧」。
每個人都年輕過,也都知道青春代表了理想、熱情、希望做出一切。但等到自己閱歷多了、成熟些了、年紀大了,就會慢慢體認那些理想、熱情和希望太過天真,不切實際、甚至有點愚蠢。「智慧」讓他不再衝動、激情、天馬行空,讓他變得平淡、冷淡、冷漠,然後,他就真的老了。
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智慧」,在聽到年輕人熱情而激動地訴說他們的夢想時,雖然不會當面說破,內心難免莞爾。但後來發現,聽年輕人表白時,我除了心生「智慧」外,卻也有些朦朧的失落和悵然,後來才慢慢瞭解,我不只看到了他們的「愚蠢」,我其實也在羨慕他們的「愚蠢」,我為我的不再那麼「愚蠢」感到失落和悵然。
於是,我終於體悟法朗士為什麼會說「我寧可取熱情的愚蠢,也不要智慧的冷漠」。要永保一顆年輕的心,就是要讓自己的熱情不減當年,繼續作夢,不要怕被人視為「愚蠢」。任何嘲弄熱情、挫折熱情的說法,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智慧。
「我真的老了嗎?」當我看著自己的白髮而自問時,我彷彿聽到一個聲音說:如果我有足夠的智慧讓自己繼續熱情的愚蠢下去,那我就不算真的老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