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703 你,創造了世界

瀏覽次數: 436

詩人惠特曼說:「整個宇宙的理論受到單獨一人的控制,那個人就是你」,它其實是佛家「萬象唯心現,萬法唯心造」的另一種說法。

一場飯局,在座中有幾個年輕的作家。有人談起小說創作和人生經驗的問題:「不知道是不是海明威說的,他說:不幸的童年是一個作家最好的磨練。」

是誰說的並不重要,的確有這樣的看法。不是也有人說:「創作是苦悶的象徵」嗎?在小說家中,一臉不幸的似乎比一臉幸福的要來得多。

「那我不是錯過自我磨練的最好時機了嗎?」一個瘦小的傢伙遺憾地說,看來他是寧可擁抱不幸,也要寫小說了。

我忍不住插嘴說:「你想要擁有一個不幸的童年,永遠不會嫌太遲。」

大家顯然是一頭霧水。我只好說了一個故事:

弗蘭克是知名的意義治療學家,很喜歡爬山。他說有一次邀一位教授去爬山,那位教授一聽到「爬山」,立刻露出痛苦的臉色,隨即不好意思地解釋「這都是受到童年經驗的影響」,因為童年時,他父親老是拉著他去爬山,而使他對爬山心生怨恨,覺得那是他童年時代最不幸的經驗。

但弗蘭克卻告訴那位教授說,小時候他父親也老是拉著他去爬山,結果卻使他喜歡了山,和父親去爬山是他童年時最幸福的經驗。他現在之所以喜歡爬山,也是「受到童年經驗的影響」。

這就是「你想要擁有一個不幸的童年,永遠不會嫌太遲」的意思,因為每個人都可以對同樣的童年經驗做出不同的解釋,別人認為很幸福的經驗,你也可以將它解釋成很不幸。

有人一再提醒我們:「童年塑造了你」。弗蘭克和那位教授雖然有著類似的童年經驗,但因為兩個人的感受和解釋不同,而有了不同的童年回憶,而且還對他們往後的人生產生了不同的意義和影響。所以,其實是「你塑造了自己的童年」。

有人說:「上帝創造了人類」,但有人卻說:「人類創造了上帝」。因為上帝是否存在?是何模樣?端賴你怎麼想。

同樣的,對「父母創造了你」、「環境決定了你」、「老師塑造了你」等等說法,將它們翻轉過來,說成「你創造了父母」、「你決定了環境」、「你塑造了老師」也都能成立,而且可能更適合個人的情況。因為父母是否慈愛、環境是好是壞、老師是讓人懷念或令人感冒,端視你這個人對他們有什麼感受,做了什麼樣的解釋。

這也正是詩人惠特曼所說的:「整個宇宙的理論受到單獨一人的控制,那個人就是你」,它其實是佛家「萬象唯心現,萬法唯心造」的另一種說法。沒錯,宇宙中有太多太多外在的客觀真實,但你要怎麼感受、如何解釋它們,卻完全來自你內心的創造。內心的創造是活的、源源不絕的,宇宙和塵世的一切,你個人所有的既往,其實都「尚未過去」,依然「有待完成」,因為它們隨時在等待你為它們添加新的感受和解釋,產生新的意義。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可以說都是小說家。我們活在一個什麼世界裡呢?我們活在一個自己所創造的世界裡,然後被自己所創造的世界框住。既然如此,那你何不創造一個讓自己更滿意的框框呢?也許你無法改變世界,改變童年,改變他人,但你可以改變自己對他們的創造。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