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個人,原也像這位行者有一顆寧靜的心,覺得這個世界亂糟糟、鬧烘烘,那是因為自己失去了寧靜的心。
一間相當高雅的餐廳,十來桌,二三十個客人。空間相當寬敞,桌與桌的距離拉得很開,客人說話也都低聲細語,不像一般餐廳吵雜,真感謝做東的主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舒適的用餐環境。
在用完甜點,喝著咖啡時,旁座的陳君對主人說:「這裡很安靜,甚至連音樂都沒有。」
「這家餐廳的價碼其實不便宜,但它不像其他高檔餐廳,有人彈鋼琴、拉小提琴,」主人有點得意地解釋說:「連音樂都不放,就是要為客人營造一個寧靜的用餐場所。」
吃飯的時候就該專心吃飯。我一向不喜歡在用餐時聽音樂,因為那無異同時在侮辱廚師和音樂家,但為了營造寧靜而割捨掉被認為不可或缺的音樂,也真是用心良苦。
在道謝過主人,離開餐廳後,各種市囂雜音即此起彼落,讓人心煩意亂,而馬上懷念起剛剛那難得的寧靜。
也許是因為現代生活太過吵雜、擁擠、紛亂,「我們用心為您營造寧靜」就成了不少房地產、餐飲業打動人心的一個訴求。但嚴格說來,「營造寧靜」這句話是不通的,因為人類只能製造聲音,而無法製造寧靜;只能提供紛亂,而無法提供安詳。任何環境原本都是寧靜的,不能寧靜、破壞寧靜的是人,而不是房子、桌子或羊排。
在美國,由賴瑞金主持的談話節目是出名的尖銳,來賓經常被逼問得血脈賁張,甚至「失去人性」。某次,一位印度教行者接受他的訪談,賴瑞金提出很多犀利的問題,而觀眾的叩應更是充滿了懷疑、敵對、嘲弄的聲音。
但行者自始至終卻一副安然自若的神情,氣定神閒的回答每個質問。
賴瑞金不禁感到好奇,雙手靠在桌面,欺身向前,逼視行者,挑釁地問:「你怎麼有辦法如此安靜?」
行者微微一笑,回答:「這裡本來很安靜,是我們把它弄得鬧哄哄的。」
寧靜有兩種:外在的寧靜和內在的寧靜。我們每一個人,原也像這位行者有一顆寧靜的心,覺得這個世界亂糟糟、鬧烘烘,那是因為自己失去了寧靜的心。寧靜不必刻意向外尋求,與其「用心營造」,不如「尋找失物」,找回自己那顆寧靜的心。
一個內心寧靜的人,走到哪裡都是寧靜的,那才是真正的寧靜。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