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451 燈泡與鋼琴

瀏覽次數: 7

  隱喻之城裡,住著一個隱喻大師。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會提出一個像故事般的謎語,或者一個像謎語般的故事,或者一個既非謎語亦非故事的片段。

  據說,不管他說了什麼,只要你仔細去推敲,你都會發現,那其實是生命的一個很好的隱喻。

  在蘇三尚未來到隱喻之城前,隱喻大師說了如下的一則隱喻:

  「一個鄉下人住進了城市最豪華的旅館,旅館房間裡裝了剛問世不久的電燈,夜晚亦如同白晝般大放光明,鄉下人嘖嘖稱奇。臨睡前,他想弄熄電燈,就張口對著燈泡猛吹。」

  當蘇三抵達隱喻之城時,很多市民都在討論這個隱喻到底是什麼意思。

  有人說,鄉下人張口對著電燈泡猛吹,是重演他在鄉下吹熄煤油燈的動作,但電燈跟煤油燈的原理卻完全不同。這是個很好的隱喻,它想告訴我們,在面對一個新問題時,我們常不自覺地想用舊有的辦法去解決它,但那是行不通的。

  另有人說,鄉下人想關掉電燈,但卻不知道開關不在燈泡上,而是在牆壁上。這個隱喻真正的意思是:一個問題的癥結或者關鍵,往往不是在問題內部,而是在別的地方。

  蘇三覺得這兩種解釋都很迷人。人生在世,不管你追尋什麼,最怕的就是用錯了方法,找錯了地方。

  當蘇三要告別隱喻之城時,隱喻大師又說了另一個隱喻:

  「有一個小孩在聽了一場鋼琴演奏後,覺得美妙無比。他想知道剛剛那麼美妙的音樂是從哪裡來的,於是跑到舞台上,先在樂譜裡搜尋,然後打開鋼琴蓋,按了幾下琴鍵,又趴到鋼琴下面探頭探腦。」

  蘇三來不及聽到市民們對這個隱喻的解釋就離開了。在路上,他邊走邊思索,然後忽然福至心靈,茅塞頓開:

  小孩想從樂譜或鋼琴的結構去追尋、瞭解音樂的美妙,他同樣是找錯了地方。但沒有鋼琴、沒有樂譜,也就無法產生美妙的音樂,小孩的錯誤是他不知道那種美妙是來自演奏者、鋼琴、樂譜和聽眾間的「互動」。

  互動,才是人生各種美妙的來源。一個人不管他擁有多麼美好的肉體和心靈,只有在和他人、外在事物的互動間,在行動之中,才能產生美妙的生命意義。

  蘇三為自己的小小發現而雀躍,他渴望能趕快與人分享。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