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350 醫療的陷阱

瀏覽次數: 10

部二 楓林散記 8

  頃閱某雜誌上有某作家為文,抱怨諸多親友因「小病」至大醫院就診,檢查了幾天,花了好幾千元,結果仍未獲得肯定的診斷和療效,因此為文呼籲「盡信醫不如無醫」,呼籲大家對醫學要「內行」,以免受醫院和醫師的騙。俗語說:「事未易察,理未易明」,我們且先看下面這則真實故事:

  美國麻省有一名男子,因肚子不舒服去找醫師,醫師告訴他是腸炎。幾個小時後,他突然發高燒、冷顫、繼而休克。被送往麻省州立醫院,在該院住了一個月,投以數種強力抗生素並接受一連串的檢查。在出院時,病人的症狀已完全消失,醫療費用共計美金六、二一七.五五元(電腦開出來的帳單長達十七呎),其中大部分是檢查費用,但在病人出院時,醫師還不曉得他是什麼病。

  醫學越進步的國家,醫療費用就越高,這是現代醫療問題的一個「陷阱」。現代醫學在檢查方面的進展遠比治療方面來得神速,因此,醫學越發達的國家,可資檢查的項目就越多,費用也就越昂貴。以此類推,設備精良的大醫院,其所做的檢查項目要比小醫院多,等而下之至庸醫、草藥師者流,根本就不用檢查,也無從檢查起。

  是不是一定要做這些檢查?我只是「發燒」而已,為什麼要照X光片、抽血、驗尿、驗痰?自以為內行的人覺得「明明是感冒」,但醫學生也許會想出三、四種病來,有經驗的醫師也許會想出七、八種病來。所謂「事未易察,理未易明」,越內行的人越不敢妄下斷語。正確的治療有賴正確的診斷,而正確的診斷則有賴科學的實驗室檢查。

  一談到檢查,我們就很可能掉進前面所說的陷阱中。前面那位麻省病人的遭遇,為我們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花那麼大的代價,結果竟至徒勞無功,現代醫學是否誤入了歧途?

  檢查是必需的。但無可諱言地,水準越高的醫院,其醫師對診斷的興趣也遠勝於治療;而且,大醫院的醫師(支領固定薪水)在為病人開檢查單時,也很少同時考慮到它的「費用」問題,現在大醫院所做的檢查,絕大多數都是在一九二五年以後發明的,它增加的速率相當驚人,且仍然在增加中。令我們擔心的是,今日龐大繁複的檢查項目,有幾種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被認為是「真正必需」?

  最近時興的「健康檢查」,到底應該檢查到什麼「程度」,在醫學界引起一番爭論。我想這個問題牽涉極廣,遠超過一般人的醫學「程度」,一般人妄加置喙,反而不妥。檢查是必須的,有問題的只是「程度」。但若檢查沒有「結果」呢?電影《開放大醫院》內有一句極盡諷刺能事的話說:「病人出院時,若在身上找不到一處『刀痕』,他會失望的,而且也是我們醫院的恥辱。」為什麼一定要查出有病才不會感到「失望」呢?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