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30 佛洛伊德最後的居所

瀏覽次數: 66

 懷著八分期待與二分緊張的心情來到倫敦Maresfield Gardens20號的門前,綠色灌木的矮圍牆內,一棟紅磚外牆鑲嵌白色窗格的建築在陽光中顯得相當亮麗,那是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伊德一生最後的居所,如今已整修為「佛洛伊德博物館」。

 我滿懷期待與緊張,因為佛洛伊德是我年輕時代最景仰的大師,生平第一次這麼接近他生命的駐留之處,心情總是跟普通的觀光客不一樣。

 走進博物館的大廳,可以看見一邊是貼牆而立的書櫃,除了書外,櫃子裡和矮几上還擺放佛洛伊德所收藏的各種古物。另一邊則是佛洛伊德在診療時,讓病人放鬆做自由聯想的躺椅,牆上懸掛著一幅沙考醫師診療歇斯底里病人的歷史畫像,還有一幅描繪佛洛伊德一位病人「站在樹上的狼」怪夢的畫。大廳中後方則有一張書桌和椅子,書桌上也擺滿了各種小收藏品、文具、眼鏡等。

 室內禁止攝影,我只能採用「佛洛伊德博物館」網站所提供的圖片。不過對這些景物我並不陌生,因為佛洛依德的兒子Ernst L. Freud曾主編一本《Letters of Sigmund Freud》,以佛洛伊德在1873 至 1939年間與相關人士來往的315封信件及無數的照片、圖片來呈現佛洛伊德的一生,書本的最後就收錄了他在倫敦度過最後人生的一大堆照片。我在1985年曾翻譯該書出版,書名改為《大師的腳印:佛洛伊德一生行誼》,所以他在倫敦最後居所的照片,我以前就看過一些。

 佛洛伊德原本居住在維也納,1933年納粹掌權後就在德國將他的書列為禁書並焚毀,德軍佔領奧地利後,他女兒安娜被蓋世太保逮捕、受審,後雖平安返家,但已使他下定決心逃離奧地利。後來在各方人士的協助安排下,佛洛伊德和妻子及女兒安娜在1938年6月搭東方快車離開維也納,在抵達倫敦後,就被安排住在Maresfield Gardens20號,並繼續寫作與看診。

 1939年9月,佛洛伊德的下顎癌病情惡化,他忍受不了病痛的折磨,要求醫師好友幫他實施安樂死。最後在9月21和22日打了好幾劑嗎啡後,於23日去世,享年84歲。

 佛洛伊德在倫敦的日子雖然不長,但因為他是世界名人,所以專程來拜訪他的各方人士依然絡繹於途。在博物館內流連徘徊了一段時間後,來到後面的庭園,看著扶疏的花木,我想起一個人:西班牙的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

 佛洛伊德剛住進倫敦新家不久,達利即在小說家褚威格的陪同下,來拜訪佛洛伊德,並為佛洛伊德畫了一張素描。佛洛伊德歲後來在寫給褚威格的信裡說:

 「超現實主義者顯然把我當成他們的守護神,但我看他們像是一群全然的怪物。那個年輕的西班牙人,他那露骨的狂熱眼神及令人心折的純熟技巧,使我要重新考慮我原先的看法。如果能對這張圖是如何畫成的作分析式的研究,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無端地想起這些,但似乎都是非常久遠以前的事,不過心中仍充滿溫暖,因為佛洛伊德和達利都是我在那個充滿夢想的年輕時代,曾經有過的偶像。

 (文:2025 / 3 / 30  照片:2014 / 5 / 18)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